閱讀本篇大概需要 6 分鐘。
前段時間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
“程序員如何抽出時間去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或者那些公號的作者又是如何堅持去寫作的?”
對于這個問題,我在下面也做了回答。這次我就把自己的一些經歷也在公號分享給大家。
我是15年畢業(yè)的,畢業(yè)之前在學校是做移動應用開發(fā)這個方向的。大概是在13年我開始著手去學習 Android 開發(fā),那時候逛得最多的論壇就是 CSDN、安卓巴士等等的。但當時最多的就是去看別人總結的技術文章,去找一些 Demo 用。
大學時期我記的最清晰的一件事,就是我?guī)缀趺恐芏加心敲磶滋焓前疽沟搅璩?、5點的。當然,我熬夜并不是玩游戲。熬夜是為了補拙。因為大一的時候沒有打下扎實的基礎,到了大二看到別人都能徒手擼出一個完整的 C 程序。我那個羨慕嫉妒恨啊。但話說回來 C 代碼在我這里一直都是一門很枯燥的語言,所以當時的基礎就不夠深。直到遇到了 Java ,這么一門有對象的語言,生活瞬間光彩了起來。
在學 Java 的時候,我可以告訴你,我當時比周圍任何一個學這門語言的同學都認真。滿滿的幾個筆記本的知識點,記錄了我學習的點滴。
學了 Java 之后,又遇到了 Android 這個技術。那時還是塞班的天下,當時我們宿舍有一個用了 Nokia 的手機,可算是我們寢室最高科技的了。當時的我還用著按鍵式的手機,在接觸到 Android 之后,正好當時學校有個移動開發(fā)的興趣小組,是做軟件開發(fā)的。為了能玩的上 Android 機,果斷就死皮賴臉的加了進去。
加入之后,關于未來什么樣這種問題,我根本就沒考慮。只是一股腦的埋頭進去學,從簡單的計算器應用到后面的個人產品。
當時我之所以每周都會有幾天在寢室是凌晨4、5點才睡,是因為有時為了解決一個問題,有時是為了把一個新的技術掌握。在北方,白天是早上5點左右亮的,天亮了我就爬上床去睡覺。
就這么,一步步走到了工作崗位。
進入社會的工作和學校完全是不一樣的狀態(tài)。學校里面你是自己獨立開發(fā),遇到了問題花上幾天去解決都沒事,但工作中不一樣,你并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你的代碼能否正常運行完全會影響到別人。
所以在進入工作之后,也就慢慢走向了真正的程序員,加班到很晚。時時刻刻心思都在工作上,周末就賴床或者玩游戲。這種狀態(tài)維持了有一年多。
直到遇到一位工作多年并且技術圈內很活躍的朋友,'stormzhang'。有一天我和他聊天到深夜,聊得內容大概就是作為一個程序員本身就很忙,哪來的那么多時間去學習、去分享。
他當時的一句話很打動我,他說他每天坐地鐵、坐公交都會拿手機去學習、去看別人的技術文章,甚至是走路的時候都會去看。
這句話真的是觸動了我。回到自己,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玩。所以新的技術或者別人的技術文章根本就沒時間去 care。直到和他這次接觸之后,我開始抽時間去學習,也就是所謂的碎片式學習。
就這樣一直到今年三月份,我突然有個想法。為什么我不能開個公眾號,也可以把自己學的技術寫成文章分享出來呢。
其實我個人有一些“癖好”,我是一個想到啥就趕緊去做、有什么好的想法就趕緊記下來的人,因為生怕睡一覺起來就忘了。這個癖好在我大學的時候就有,所以那時候我熬夜的絕大多數原因就是為了把白天記錄下來的想法,或者突然有的想法去實現。
現在我的這個個人公眾號 "DeveloperPython",分享一些 Python 的技術或者互聯網的新技術。然而,這些技術并不是我工作上用到的,而是自己業(yè)余學的技術。那么這時候問題就來了,工作用的并不是 Python ,我是如何沉淀這塊技術,又是如何把這些技術寫成文章?
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Python 或者一些新技術都是我周末在家去學習的,不光是學,我同時也會把這個技術用到實踐中。比如我 Github 上的開源項目,好幾個高 Star 的項目都是我用 Python 以及一些新的技術在周末寫出來的。
至于,我寫文章的時間哪來的?
時間都是擠出來的,在公眾號剛開始的時候,大部分文章都是在白天寫的,也就是中午吃完飯然后回來寫上一個多小時。但這么一來發(fā)現和工作時間沖突了,有時候文章寫長一點吧,就到工作時間了,只好又停下來。這么一來,文章再撿起來寫思路就都亂了。
之后,我就決定把寫文章的時候放到晚上下班。要么在公司,要么在家。因為這段時間是自由的,并且思路也可以一下子串下去了。晚上寫的話,基本上都會到12點多,保證一篇文章連貫的寫完,至于流暢性,我都會放到第二天的中午去 review。這樣一來,文章一口氣寫完,又可以在白天有了充足的時間去 review 。
學習 Python 已經半年多了,基本都是周末的時間來學的。我不敢說我學的有多好,但我可以說我是一直沒有中斷、或者放棄學習這門技術的人,當然我指的是業(yè)余學這個的而非工作的。
然而學了這門新的語言之后,我發(fā)現工作上并沒有用到。為了不讓自己放棄,我就開始去看別人開源的代碼庫,并且自己去寫一些項目和組件。同時放到 Github 上,讓大家都看到我寫的代碼,這樣一來有人看了自己的代碼,他們就會提出一些代碼上的問題,然后自己一步步改進,也就達到了正向的學習動力。
“
總之,若你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去接觸,比聰明的人更加努力。我相信,終有一天你會成為一個在技術領域上不可取代的人。
”
話說回來,鉆研技術的目的是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多彩,而要讓生活有更多的光彩,說到現實中,那么就是我們可以賺到更多的錢。
雖然我們工作可以賺到錢。不過若你愿意分享,愿意去接觸更多的技術,也一定會在工作之余有額外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