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在初中的時候,表妹給我一大株像大蒜一樣的植物,也不知道名字,她也沒說過會否開花,于是把它種在不起眼的地方,也沒有好好管理;
又因為從老房子到新房子,它也被移栽了好多地方,都還是頑強的長著,青青蔥蔥的。
那會總是一個月或者半年才回家一次,所以總是錯過它的花期,也就誤以為它是不開花的,看在它生命力的頑強和四季常青的份上,沒有把它廢掉。
直到大學畢業,跟爺爺說起花花草草的時候,爺爺說其實它也是開花的,而且是白色。
于是想起大學校園學校的紫荊花下的它們,紫色的花瓣落在白色花朵上,多么美麗的畫面。也想試試在自己家見識那樣場景的感覺。
也是大學畢業了,閑暇時間多了,家里的新房子起了,對綠化有了概念了,于是把長在坡邊的那一大珠全挖了,滿滿的一簸箕,我計劃分成一小兜一小兜的種在路邊,不善用鋤頭的我挖的坑都很淺。老媽看不下了,幫我揮了幾鋤頭,因為說是要讓它種得深點才好成活。
可是因為有點多,當天并沒有完工,我只好把剩下的先放在外面了,希望它不會那么容易死去。
第二天就自己一個人繼續栽成一線一線的,然后在玉蘭樹下栽了一圈,因為百度說可能會遇到啞花,所以我都種的是一大株一大株的。
接下來的每天我都觀察它們,起初都是怏怏的,還有些枯葉了,我想那些大概就是有不完全的莖的吧,讓我驚喜的事,一場大雨之后,花兒們全都站直了,我想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吧!好像植物特別有這種本領。
然后我還自己幫他們梳理,讓它們站得更美一些,事后發現全部都活了,等了幾個月之后,慢慢的有一些開始開花了,可是不是特別的多,我想著應該有一些是啞花吧!應該有一些今年還不會開花吧!
可是之后的每個星期都會有驚喜,開得越來越多了,尤其又在一場大雨之后,開得特別的多,特別的艷,后來才發現此花是逢雨必開一批;
我以為過段時間該沒有了,可是沒想到還是開的那樣多,幾乎每一小根都開花了,那些小小株的都快看不到葉了。
因為誤以為是水仙,所以遙想花期在十一月,現在看到花開一波又一波,甚是驚喜也很驚訝。我還跟爺爺說,想不到水仙花的花期還這樣長呢,而且從書上總是看到閩南地區好像水仙花過年的時候都有開。
爺爺說以前他們就看過這個花基本是除了冬天都會開呢。我想要是溫度合適真的會全年開放吧!
后來老爸看這個長得好,就把家里的空地都種上了,畢竟好過長草,而且我和爺爺發現在花期前,如果給它割一次就像韭菜那樣,到時候只有花沒有葉會更好看。
這幾年,家家戶戶基本都起了新房子,又加上搞新農村建設,鄰居家也都來我家挖到自己家門前去種,我也自告奮勇的把道路兩邊都種上了蔥蓮。
雖然這項工作并沒有得到爺爺和爸爸的很大認可,但是我覺得意義總是在的,難道種下的花還有不開的說,只是雜草太多。
因為被叫喚“水仙”這么多年,所以一直百度的也是水仙,明明覺得長得有點不同吧,但是也沒有理會,因為百度水仙都是過年才開,所以想著在春節里給我家添一道風景,還曾用水、石頭和瓶子種了,試圖用溫水澆到花開,但是實驗以失敗告終。
直到今年,越想越覺得水仙不是它,一次偶然的機會,才發現它的本名叫蔥蓮,而且還有紅、黃好幾種顏色。
不過不管它叫什么,花開得那樣美麗總是對的,讓人喜歡總是真的。
如果早知道它不是水仙,可能會對它更加漠視,因為太普通。
這樣美麗的誤會,寧可多發生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