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17-07-31.11:13:33.有條新聞說:長春小伙馬明(化名)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我朋友介紹我到位于長春前進大街上的吉林博愛醫院做包皮手術,醫院一開始收取了我610元手術費,結果術中臨時加項,我最后一共交了一萬多塊錢的手術費。”
過程很簡單,騙術頗低端:說好的610元,術中節外生枝,說馬明筋膜感染需要增加項目,費用3800元;沒幾分鐘,“醫生又說我的神經分叉嚴重,要做一個消除敏感度的手術,一個神經支架是2400元,需要兩個,也就是要我再交4800元。”
變戲法兒式的,一會兒的功夫豆腐就攪成了龍肉的價錢,足足增加了8600元。馬明的手術費一共10134元(610元的手術費和檢查費,8600元的手術費,600元的治療費,10元的注射費以及314元的西藥費)。說到天上去,也就是一個極平常的包皮手術,增加的兩個項目是否需要都應該打個問號。在公辦三甲醫院能要幾個錢?
聽過某些民營醫院黑,但這家如此不要遮羞布的醫院能這么黑,實在令人又開了一次眼界!似乎像披著狼皮的大灰狼一般如此這般輕松任意宰割患者。
挨宰的馬明事后還算不糊涂,找了記者向那家醫院討還公道。那個給他下套的常醫生巧舌如簧極盡狡辯之能事,無恥地說:他是來做包皮的,這個包皮外面有細菌,細菌往下感染了,有一部分人會感染到筋膜的位置。
記者:那術前檢查沒有查出來嗎?
常醫生:包皮外板是皮膚,他的內板有炎癥,內板的下面就是筋膜,筋膜用肉眼是看不出來的,感染也是看不出來的。正常的筋膜是白里透紅的,但是他的包皮打開以后,筋膜發黃,發現里面感染了,就給他做了處理。
記者:神經分叉消除敏感度手術呢?
常醫生:在龜頭的下面有兩根神經,正常的神經就是兩根,但是如果因為包皮過長等原因,神經的分叉會增多,神經分支增多,它的敏感度就會增強,以后性生活時間可能變短。打開包皮之后,發現它的神經有很多分支,像樹杈一樣,就做了一個消除敏感度的手術。這些話我在術前都和他講過,但是沒說價錢。
馬明:術前,你也沒跟我說啊?
常醫生:當時我說了可能會有感染,神經分支增多,這些我說了。馬明:術前,你沒說要做什么手術啊?
常醫生:術前我說了有些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狀況,但是我沒說需不需要做。
馬明:你沒說需不需要做手術啊。
常醫生:對,我沒說需不需要做手術,我承認,也沒跟你說價格,但是我說了有可能存在這種情況。
馬明:那我手術到一半,你這加項不合適吧。
常醫生:我知道,醫生打開之后發現有這樣的情況,所以就直接給他做了。
隨后,常醫生表示如果有什么質疑的地方,可以找醫院領導。
讀到這里,恨不得蹦出來個武林高手三拳兩腳將其痛揍一頓,讓其滿地找牙。
最后經過該院李院長與馬明的再三商量,最終李院長同意將馬明的8600元的手術費刨去手術耗材費,退還7000元。
如果那個常醫生有理,院長會退回7000塊嗎?不得不說的是,馬明是幸運的,討回了被宰錢。如果馬明討公道時叫不來記者,是否能較為順利地拿回已經裝到醫院籃子里的7000塊呢?抑或說,沒有記者出現,能否能如愿還真是兩說。
吉林吉翔律師事務所的劉海波律師說,在醫療服務過程中,“術中加項”屬于典型的乘人之危。根據《合同法》第54條規定,吉林博愛醫院雖然取得了患者的簽字同意,但是因屬于乘人之危,在手術結束后患者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撤銷該簽字的民事行為。
記者在網絡上搜索關鍵詞“手術中加項”,隨后看到了很多類似的收費問題。
記者結合馬明的經歷以及上述這些“術中收費”的遭遇者,梳理出一些套路。
1.打著低價的廣告:馬明說:“我朋友之前在博愛醫院做包皮手術一共花了1300元,我覺得價格不高,沒想到自己花了一萬多塊錢。”
29日上午,記者在博愛醫院內觀察,并未發現有院內規定的醫療價格的公示欄,隨后詢問李院長,李院長也默認了馬明花一千多塊錢就可以做包皮手術的情況。
2.術中臨時加項:馬明稱,他在手術時,完全不知道自己身體的情況,卻被告知有感染,需要臨時再做其他的手術。
3.當事人不懂術語:“醫生要加項時說了一堆我完全聽不懂的醫學術語,醫生可能就是抓住了我不懂這一點,讓我不得不去害怕,最后簽字。”馬明說。
除了這三點意外,還有把一個項目進行細化分解為若干項目,然后逐項收高價。這也是某些醫院慣常使用的宰割患者屢試不爽的伎倆。
這些缺德無良醫生,或無良醫院之所以能夠屢屢得逞,其根本原因可能在于使用一些患者不可能熟悉、懂得和理解的專業術語,然后有意放大所謂的“病情”和嚴重性,并告知患者如果不治將會如何如何的嚴重后果進行恫嚇,在心理上震懾和戰勝患者,一般不懂行的患者只能乖乖入甕伸出脖子挨宰。
這次,這個“白衣天使”戲演得有點技術含量太低,因果之間缺少最基本的圓潤和過度,所以被馬明一眼識破,最終沒敲上幾個錢還被媒體爆了光,不說弄了個雞飛蛋打,最終結果是也沒多占上幾個小便宜,倒是此事帶來的副作用及影響可謂“源遠流長”,一時半會兒怕是消弭不了。估計那個心狠手辣的醫生還能否繼續在那家醫院上班都是兩說。雖然是“好心”為了給醫院多摟幾個錢,但把事弄砸了,后患無窮也!
這樣的事兒,這些年時不時有耳聞,不算太新鮮,但被宰患者會因此牢記一生,更糟糕的如若此股歪風邪氣不予以及時嚴厲打擊,且不說醫德醫風在這些醫院不復存在,而整個的社會風氣,道德風尚何在?社會的容忍底線還能再擊穿嗎?
誠然,此類事也可以走司法渠道和程序解決,但若不是萬不得已的巨額損失或人身重大傷害,一般人打官司是個人,醫院是集體,無論人財物力患者都居于劣勢,有幾個能有時間精力財力與院方打官司?那漫漫訴訟過程有幾個人耗得起?在逐步邁向依法治國的今天,通過一系列的惡意宰患者的事件可以看出,各級衛生主管部門的責任重大,醫療公正公平以及良知良心事關千家萬戶馬虎不得,對故意欺客宰客(患者)須以重拳打擊嚴管重罰,出現一起及時處理一起,以保障患者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愚以為,在當前除重大事件外,采用走行政仲裁的方法比較便捷可行,只要仲裁機構主持公道,諸多醫患糾紛皆可短時間小成本解決。而這種快捷方式,也可避免醫院恃強凌弱逼著患者與其打官司的強勢慣用做法,如果樁樁件件醫患糾紛皆能及時快捷得到公正處理,這些無良醫生和醫院不說絕跡,至少不能像現在這樣宰一個是一個,被主管部門或媒體關注后無奈退還不法錢財的現狀。
說千道萬,這些無良醫生也罷,無良醫院也罷,心里清清楚楚什么是合理合法,自己應當怎么做,什么是違規違法,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一個錢字誘惑力太大,才導致出類似馬明這樣的挨宰事件的發生。不說別的,醫療項目收費不明碼標價公之于眾、術中加價,為什么?想玩兒什么貓膩,以為廣大患者看不出來嗎?
2017.07.3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