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是從哪里來的?”
“你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
小的時候,我們常常這樣問媽媽,而媽媽也直截了當地回答:“撿來的!”
這句話,不僅僅沒有解答孩子的疑問,更增添了孩子的擔心與害怕。撿來的?那要不要還回去呢?畢竟,小時候,媽媽還教過一句話——撿到的東西,要交給警察叔叔。那首《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也貫穿了整個童年。
長大成年后,我們知道了我們是如何出生的,但是,面對面生育的痛苦:疼痛難忍、清理糞便、喪偶式育兒、咆哮式輔導......我們又陷入了生育焦慮,擔驚受怕地看著年齡的增長,不敢邁入生育線之內。
然而,《生命的奇跡》這本繪本,并沒有赤裸裸地剖開身體,讓大家直觀地面對生育的各個環節,而是用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生命如何產生與生長的,并且穿插了小故事和世界各地生育的趣事,讀過之后,會發現生育并是一件嚇人的事,完全不需要害怕與焦慮。
所以,與其說這是一本讀給孩子的繪本,不如說這是一本寫給成人的繪本。
一、求子趣事多
東非流傳著一句諺語:“一個人就是一個民族”。
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時候,“人”就是勝天的關鍵。各個民族都追求著“多子多福”,而不生育就成為一個女人的恥辱。
于是,各種“求子”的方式便流傳了下來。
在我國,結婚的時候,在被褥上撒上花生、瓜子,寓意就是“生子”;拜觀音求子;晚上偷瓜等。
而在《生命的奇跡》中,作者講述了一個名叫塞西莉亞的姑娘求子的故事。
塞西莉亞結婚后,一直沒有生育,于是有一天夜里,婆婆讓她趁著夜深人靜,偷偷穿過樹林,走到大石頭處,脫掉衣服,躺在大石頭上睡一覺,然后趁著天沒亮,趕緊回到家里。
這樣就可以有子?
自然這是一個關于“神石”的故事。
而在外國,也流傳著很多孩子從哪里來的故事。在這本書中,記載了:
嬰兒是從甘藍里長出來的
孩子是從書上摘下來的
從奧美爾——柏美爾石上購買孩子
你是醫生帶來的,就裝在他的大箱子里
他們來自黑暗的地下王國。
盡管故事眾說紛紜,但是當醫學逐漸發達后,也就解密出了孩子如何來的謎團了。
這本書中,詳細講解了若干精子就像是戰士一樣,最終最勇敢的戰士甩掉了千軍萬馬,找到了卵子,發育成了人。
所以,生命的奇跡,不在于產生的奇妙,而在于一個孩子從孕育開始就是一枚小勇士!
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勇敢!這就是生命賦予成長的底氣!
生育,是一份專屬的樂趣
很多顏控的妹子們,很擔心生育會讓自己身材發福、臉色變差。
網上常常出現大肚子的孕婦的邋遢照片,讓很多人感嘆:生育,就是一把殺豬刀。
但是在《生命的奇跡》中,作者卻將生育描繪成了一件歡樂的盛宴,還有專屬于孕婦的“寵愛派對”。
日本:當一名日本婦女懷孕5個月時,她的母親會給他買一條孕婦腰帶;一塊可以纏繞在腹部的長布。孕婦腰帶一般用紅色或白色棉布制成,因為這兩種顏色是幸運色。腰帶上通常繪有狗狗圖案,因為根據日本傳統說的,狗狗產仔很容易。
美國:當女人懷孕后,朋友們會為她組織產前派對。這位準媽媽還會收到許許多多的禮品,都是以后可以用到的東西,比如:尿布、毛毯、嬰兒裝、嬰兒包巾等。
其實,每一段生命歷程都會有專屬的樂趣,生育這一段也是會有專屬的樂趣。所以,如果沒有經歷生育,又怎么會體會到這份專屬的樂趣呢?
“生孩子不易,養孩子更不易。”畢竟養孩子的日子更長一些。
在養育孩子的路上,不用擔心尿布臟不臟、粑粑臭不臭的問題,因為當把一個粉嘟嘟的小生命捧在手心里的時候,幸福感會沖淡所有的臟亂差。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是自我和家庭調整與成長的過程。
正如現在爆火的電視劇《小舍得》里,盡管聚焦了雞娃養成的社會問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夫妻關系反而會有所改觀。
夫妻最難得的不是共同享受喜悅與成功的果實,而是真正的兩個人攜手一起打拼的經歷。在養兒育娃的路上,兩個人會有爭議有爭吵,但是目標是一致的。當由佟大為扮演的夏君山,為了孩子的學業,成就妻子的事業,他犧牲了自己,主動回歸家庭,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時,妻子南麗特別感動,這也進一步增強了夫妻之間的感情。
這不也是“生命的奇跡”嗎?
生育本身并不是一件壞事,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它是一種“奇跡”,不僅僅是孕育了一個活生生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它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享受到另一種幸福和快樂,成為更好的的自己。
(圖片來自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