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生日前兩天給家里打電話,準確說是給母親打過去電話,然后和母親聊了幾句之后很漫不經心地說著「是不是過兩天妹妹生日了?」然后母親回答是啊。又開始說著妹妹已經吃過了定親飯,當時妹妹大概也在身邊,于是接過了電話,要知道平時我給父母打電話她一般都不會接過電話的,這次接過電話來,我問過兩天生日了吧,她說你怎么知道的,我說我什么都知道。她則說「等到那天晚上十二點給我打電話吧」我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之后又和母親說了幾句無關的話,結束了通話。
后來也沒有像她的電話中說的那樣,在那天的十二點給她去一個電話,在我看來上次的那樣一個電話依然能夠表明立場,我們是不會說「祝你生日快樂」的,從來也沒有過。
然而說到電話,開學之前,母親的朋友跟我說「多給你媽打幾個電話」上學期的時候因為本來不打算回家,也曾經被母親埋怨,說「不給我打電話也就算了,還不回家」,我當時覺得明明我經常給家里面打電話嘛,雖然是給父親打過去,后來才意識到,其實真的不一樣。給父親打過去,父親先接到然后母親很少能夠說上兩句,所以真的不一樣。我經常覺得女人的心眼太小,有時候就像是孩子一樣,但是在這件事情上,我覺得她們很可愛,而我也學到了很多。所以如果你也正在外上學,那么請是不是地給家里打個電話問候一下,而且電話不要只給你的父親或者母親打,要交替地打過去,那么他們才會平衡,在你的眼中,他們是一個整體,叫做「家人」,在他們那里,他們都是個體,是你的「媽」或者「爸爸」。
前些天是西方的感恩節,我除了關注了一下美亞上面的商品價格之外,也沒有給我的父母那里送去問候,對我來說,那是西方的節日,對他們來說,也許根本就沒有聽說過,何必地去打過去個電話呢,平時打打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