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看到一些產品經理寫的文章,最多的還是在分享產品經理是干什么的,造成他們有想分享沖動的原因大概是他們接觸到了另外的一個世界。然而其實還是比較局限的,畢竟產品經理的能力比較難以普適,有的產品經理在做交互,有的做項目管理,有的在做數據分析用戶留存這些,然而有很多產品經理在認為自己所做的就是產品了,在做產品的過程中突然有了一個新的想法,就認為自己在提升了,而實際上可能并不是這樣子。
在圈子之外,是做產品經理最可怕的事情。
上個周末我參加了一個小型的行業內的交流活動,這其中有交互型產品經理,有游戲策劃,有平臺型產品經理,也有業務型產品經理。平時我比較喜歡參加這種活動,因為作為一個產品經理要讓自己融入到圈子里面,做產品的過程不就是各種不同的思維融合與碰撞的過程么?
為什么說做產品經理最可怕的事情是讓自己置身于圈子之外呢?讓自己置身于圈子之外難道不是可以像匠人一樣細細地打磨一款產品么?實際上如果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閉門造車是沒有辦法提升的,就像很多小型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越做越跟不上時代就是因為這個,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事情,總是喜歡拍著腦門去做事情。
就好比,一個產品經理突然覺得自己做完的原型應該交給設計師審核一下,保證每一個環節都沒有問題再交給下一個環節,這看上去很有道理而實際上行業內都是產品經理主動找設計師進行討論,讓產品思維與設計思維碰撞,然后設計師的設計圖要交給產品經理審核,整個過程是高效的敏捷的以產品為中心的,而不是流程化的精細化的瀑布模型化的。
如果不知道該怎么做,就去看看別人是怎么做的,行業內公認一種做法自然有它合理的地方,沒必要自己摸索,怎么知道別人在怎么做呢?那就是讓自己置身于圈子之內。
關注眾多行業情報和意見領袖,認識很多同行業的人
縱向,知道行業上下游的所有淺層知識
橫向,知道自己所涉及產品關聯的商業邏輯、技術實現特點、業務和運營的方法論
跟互聯網圈子里的人可以談笑風生
跟不懂的人能講三天三夜不重樣的行業知識
如果作為產品經理,每天總結和抽象自己手頭的那點事,卻不知道行業內已經有類似的解決方案,也不明白整個行業中自己產品的核心價值鏈,就會認為自己接觸到的就是全部,然而全然不知已經在主流之外。在圈子之外,是做產品經理最可怕的事。
讓自己置身于圈子之內,能夠第一時間了解行業諸多情報,能夠第一時間體驗別人體驗不到的產品,能夠了解到北京的深圳的人在干什么國內主流的風投的投資方向是什么,目前項目管理主流的做法是什么,更先進的做法是什么,國外的產品經理在做什么,而在圈子之外,只能慢慢脫離整個行業。
最后討論一個問題,產品經理能力的普適性問題,一開始我們說到產品經理的能力很難具備普適性,其實有很多可以普適的,比如產品的sense,對于商業模式以及產品戰略的理解,比如產品設計的流程等等。牛逼的產品經理總是能夠在短時間接手各種互聯網產品的,但是如何培養產品的sense?如何了解合理的產品流程?還是要讓自己置身于圈子之內。
在圈子之外是做產品經理最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