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對于益生菌的爭議特別多,有鼓勵讓寶寶接觸益生菌的,也有持保守態度的,今天,我們就搜羅幾個爭議比較大的問題,來做一個討論。
爭議一:所有的益生菌都適合寶寶
首先,我們先來明確一下。益生菌的概念就是: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因此,要被稱作益生菌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一個是有益,一個是有活性,最后一個是要數量充足。由此可知,益生菌對于人體來說,應該是起到積極作用的。
那么,所有的益生菌都適用于寶寶嗎?
并不是。
益生菌只是一個統稱,而能被稱之為“益生菌”肯定是要被臨床研究所證實,對人體有益,才可以冠名。益生菌的家族非常龐大,根據常見度,我們可以分為三大類:乳酸桿菌類、雙歧桿菌類和鏈球菌類。
而腸道中,除了有益菌之外,還有有害菌和中性菌。在腸道環境中的有益菌數量占優,那么腸道的內環境就是健康的,積極的。這個情況下,中性菌這個墻頭草也會往有益菌的方向靠。但當腸道內的有害菌占大比例時,中性菌也會發展成有害菌,導致腸道內問題加重。
益生菌一般是按屬、種、株三個層次劃分的。舉例:如動物雙歧桿菌BB-12,雙歧桿菌是屬,動物雙歧桿菌是種,BB-12是株。還有一個款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菌種,鼠李糖乳桿菌LGG,乳桿菌是屬,鼠李糖乳桿菌是菌種,而LGG就是菌株。
這些益生菌的菌株,相比之下更為適合嬰幼兒。
爭議二:益生菌到底可以吃多久?
有些媽媽覺得益生菌對寶寶好,而且聽網上說有這樣那樣的功效,理所認為:“應該是越多越好,并且可以一直補充。”
的確,益生菌屬于安全的藥物,而且全球目前也沒有出現益生菌使用的毒害報告,但也不建議將益生菌補充劑作為日常飲食的一種給寶寶天天服用。
原因是:
1、益生菌群在自己的腸道內可以自動建立;
2、腸道內環境還是應該以“平衡”為主;
3、目前尚未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益生菌有對抗濕疹、過敏以及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目前可以證實的是:
1.益生菌對于腹瀉,尤其是病毒感染所導致的腹瀉有效;
2.益生菌對于使用抗生素造成的腸道菌群紊亂的重建,有效;
3.對于牛奶蛋白過敏,有一定的效果。
其他的,例如可以降低血糖、降低膽固醇、提高免疫力等等,目前來說證據都不是特別充分。
爭議三:益生菌的飲品
是否等同于益生菌
今天,我們就拿一款產品舉例。
這款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益生菌飲品,但是我們通過配料表可以看到,它的第一位是水,第二位是糖,第三位是脫脂乳粉,第四位依舊是糖,第五位是添加劑,到了第六位才是乳酸菌且沒有標明菌株。雖然每瓶的乳酸菌數量超過了100億個,但是由于是液體飲料,因此,只要是運輸途中任一環節失去冷鏈或者溫度超過37度,菌種就會失活,較難保存。
更重要的是,這款與其稱之為是益生菌飲品,還不如稱為含糖飲料更為貼切。
因此,爸爸媽媽在選擇益生菌產品時,要注意選擇:
1、益生菌為活性的,一般選擇使用包埋技術的;
2、菌種要適合寶寶使用;
3、菌種數量要夠;
4、不建議選擇乳酸菌飲品作為益生菌的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