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講述了主人公徐太浪車禍后意外地“回到過去”,和當時自己年輕氣盛的父親成為兄弟,并親眼見到生母。醒來后他終于理解了父親的暴躁、頑固,補上了親情的溝壑和裂痕的故事。
第一段可以作為眾多影片的結尾,但是略狗血,所以不會是韓寒電影的結尾。他的標配結尾應該是:
“一張落寞的臉消融在夕陽里?!?/p>
這句具有極強畫面感的句子是小說《三重門》的結尾,它也幾乎成為一種預言,韓寒之后順時序的小說和影視作品中基本遵循了這一模式:表現社會沖突的同時,又不可避免地陷入自身的矛盾掙扎,最終以一種看似釋然實則迷茫的態度作為結尾。韓寒擔任導演兼編劇的上部電影《后會無期》就是這種模式。
與韓寒的眾多作品相比,《乘風破浪》最大的特點是指向過去:與年少時的父親相識,見證他的年少輕狂。所以影片主打的是溫情牌。韓寒小說的男主人公往往具有顛覆意義,像初中生林雨翔、小和尚釋然、半失業青年左小龍和《1988》的主人公“我”,他們在不斷挑戰和消解既有秩序的威嚴。
在這部電影里,韓寒好像變了。
他借徐太浪的眼睛,選擇了與成人世界和解,理解執拗和專斷的父輩的無奈,窺視他們的青春,告訴我們每一代人都相似,都曾年少輕狂,也都將會被時光雕刻得世故圓滑。這既可以算作他多年生活體驗得出的結論,也可以當作是他對磨平棱角的自己“強行催眠”。選擇在春節上映的影片基本都是完滿大結局,符合大家合家團圓,幸福美滿的期望。
韓寒在轉型。
方韓論戰后,他一度沉寂,“復出”后開始逐漸向娛樂商人身份過渡。韓寒努力朝著主流文化轉型,迎合時下的潮流和熱點:主題曲歌詞被批“直男癌”,成功引發輿論熱議,十幾小時后發布另一首主題曲逆轉,并提醒眾人特別是女權主義者“不要上綱上線”。他加入了自己曾經批判的輿論營銷的陣營。這何嘗不是一種對自己曾堅守的立場的反叛和出走。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對過往歲月溫情的回歸,其實又是對當下社會的反叛,是換湯不換藥的諷刺。1998年,連黑幫綁架人質都有自己的原則的,無業青年組成的幫會也有著“歌舞廳里只唱歌,桑拿館里就洗澡”的純真理想;你說“我想靜靜”,沒有人問你靜靜是誰;沒有手機,無法定位,沒有微信、騰訊等快捷的聊天工具;青年對錢的概念不深,“大到懲惡揚善,小到修燈買菜”就可以成為幾個年輕人的共同夢想;一句話和兄弟情誼的分量足夠讓徐正太在天臺上等徐太浪一個晚上。
影片同時也在解構溫情。不斷往復的溫情和顛覆,構成了笑點和淚點:徐正太在火海中搶救出父親遺照,也是因為里面有自己的積蓄;講兄弟義氣的正太幫里依然有地位高低之分,有智商和能力上的不平等;正太用小花考驗準會員的手法,幾乎是種把未婚妻置于危險境地的兒戲。如果說“笑”激發眾人對正派和主流的嘲諷心照不宣,“哭”則表現了眾人內心深處的悲憫和渴望。這一秒讓觀眾哭,下一秒又使眾人破涕為笑,是導演刻意為之的戲弄,同時也是懸出的一面鏡子,可用來照應各人內心的標準。
韓寒也進行了自嘲。黑幫小頭頭對正太幫的三人說:“錢你想賺,牌坊你還想立”正是網友吐槽韓寒“直男癌”主題曲的話。他采取了一貫的游戲態度。所以“穿越”題材的血統是否還像其他影視作品那樣“純正”,就是個問題了。微博里“毒舌列文”針對電影在處理“穿越”上的吐槽:電影開始處徐太浪認識到“這一切都是假的”,可后來卻要找到自己的母親,并撮合父母,因為不這樣做的話“就沒有我(徐太浪)了”,因此是把穿越“當真了”。就不攻自破。并且“要有我(徐太浪)”和“當真”沒有因果關系。
我更傾向于知乎上解釋“并非穿越,只是昏迷中的徐太浪聽父親的講述,把自己帶入父親所講述的故事中?!币驗橛捌行煺募冶粺按┰健钡竭^去的徐太浪就不能可在警察詢問時說出家里的陳設。
然而不管怎樣的顛覆和解構,和父輩相比,徐太浪所代表的這一代人是有優越感的:小花無法理解她忙碌冷漠的父親,遭遇人生最低谷,生產過后從樓上一躍而下,而太浪并且有機會了解父輩,達成和解;徐正太不著邊際的夢想(成為杜月笙一樣的大哥)葬送了他愛人的生命、六年的青春,使他變成了一個麻木暴躁的中年人,而太浪同樣不被理解的夢想(成為賽車手),卻能憑著他自己不服輸的執拗實現,最終拿下冠軍;父母之間相濡以沫二十幾年,一起見證著彼此的青春,最終因為“深愛”造成了悲劇,而太浪游戲人生不放在心上,卻也能風生水起,在愛情里毫發無傷。
病床上蘇醒過來的徐太浪,眼含熱淚朝父親打的那個正太幫的暗號手勢,多么像兩個擁抱在一起,彼此安慰地拍打著對方后背的兄弟。他理解了父親,同時也與自己和解。這個手勢里也帶有悲憫和同情。
與自己和解同與父親和解是并駕齊驅的,甚至更為重要。徐太浪有些極端,性格不健全。他跟父親和解,也在暗示他性格的天平因為加入了新的內容而平衡。
2008年6月17號傍晚,韓寒發文悼念自己的同行兼兄弟徐浪,稱他是“我見過的最調皮但最穩重最堅強的中國車手”,是“樂觀的人,也是我見過的最樂觀和好客的人”。影片中徐太浪暗合賽車手的身份,但他僅憑賭氣和韌勁兒而自負于所取得的成功,只是徐浪“最穩重最堅強、最優秀”的這部分;加90年代幼稚卻熱血的徐正太準確地說還有傻傻的六一,才是完整的熒幕之外的徐浪。不知是不是巧合,徐浪和徐正太都有一條拉布拉多犬,電影中的那只不知所蹤。
兩代人父子關系暗含“孕育”,寓意不言而喻。
影片中還有一個吃面的細節,面條被老板隨手放在一本書上,徐正太把面挪開,小心翼翼地把封面擦干凈,是《杜月笙》。杜月笙說過“人生難吃三碗面,人面、情面、場面?!迸c影片里幾個人的命運一一對應,不免令人唏噓。
在留言區寫下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