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這個曾經被學校開除過十三次的孩子,讓我在聆聽他的報告之初除了無比的驚訝,深深的惋惜之外,心中更多的是迷惑不解。這個花季少年,他到底犯了哪些過錯,頻頻被多所學校開除?他的身后,到底隱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在聆聽了胡斌疼徹心扉的哭訴之后,我讀懂了他那顆無比愧疚的心。
淚眼婆娑中,我在苦苦思索:作為一名孩子的母親,怎樣的家庭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面對孩子的叛逆、頂撞,我們是選擇放任自由還是不拋棄不放棄?慶幸的是我終于從這個故事中找到了正確答案。
胡斌,一個來自蘭州市的、從小便極具逆反心理的花季少年,是一個不學無術、整天癡迷于網絡游戲,且滿身哥們義氣,砍殺劫掠成性甚至打罵父母的危險分子。
由于家庭的不和睦,他從最初的打架抽煙喝酒,到后來經常曠課甚至欺負老師,真是作惡多端,出盡了風頭。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處于極度危險邊緣的學生,這樣一個不可救藥的人,最后還是浪子回頭了。是什么樣的巨大威力讓二十二歲的胡斌能夠改頭換面、重新做人?
我覺得是胡斌的媽媽這個重要的角色,以及這二十多年來她對孩子那顆不離不棄的堅韌執著的心,才成就了今天的胡斌。
人們常說:一個偉人的背后未必有一位偉大的父親,但一定會有一位偉大的母親。的確,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像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學習成績非常糟糕,他的一些千奇百怪的行為和舉止,曾一度被老師認為是“弱智”,并讓母親把他領回家去。
可是這位偉人的母親并沒有讓孩子自暴自棄,而是一如既往地不斷鼓勵、不斷支持,最終讓孩子收獲了成功。
同樣,從“多動癥”到“清華生”這個意味深長的故事更是給人以啟迪和智慧。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問題兒童的母親,她的孩子從幼兒園到高中,每次在家長會上,母親都會從老師那里接收到無數個負面信息。可是這位智慧的母親,卻在孩子面前,把所有的心酸、難過、失望、悲痛統統轉換成寶貴的陽光雨露,一如既往地滋潤著孩子那顆極易破碎的自尊。
蒼天不負有心人!最終,當兒子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母親的手中時,這個所謂的問題孩子卻突然跑到自己的房間里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賞我。頃刻間,那位母親幸福的淚水,便排山倒海般,撲簌撲簌滴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我們在為這個好故事唏噓不已的同時,更敬佩這位聰明且智慧的母親,是賞識的力量,是暗示的成功,是這位母親善意的謊言和正確的引領,最終讓孩子走向成功的彼岸!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個影子。歷史上教子有方的母親比比皆是,但是那些貪婪自私、目光短淺、心胸狹隘、陰險狠毒之人,她們教育子女的最終結局,便是和孩子一起走向灰飛煙滅,最終以失敗而告終。這讓我想起了一個久遠的老故事:
有個小孩在學校里偷了同學一塊寫字石板,拿回家交給母親。母親不但沒批評,反而還夸他能干。第二次他偷回家一件大衣,交給母親,母親很滿意,更加夸獎他。
隨著歲月的流逝,小孩長大成小伙子了,便開始去偷更大的東西。有一次,他被當場捉住,反綁著雙手,被押送到劊子手那里。他母親跟在后面,捶胸痛哭。這時,小偷說,他想和母親貼耳說一句話。他母親馬上走了上去,兒子一下猛地用力咬住她的耳朵,并撕了下來。
母親罵他不孝,犯殺頭之罪還不夠,還要使母親致殘。兒子痛哭流涕地說道:娘啊,當初我偷石板交給你時,如果你狠狠地地打我一頓,今天我怎么能落到這種可悲的結局,被押去處死呢?
故事雖然短小,但是寓意卻非常深刻。這個孩子的命運是極為悲慘的,因為他降生在如此一個喪失人倫道德,分不出是非曲直之人的母親手中,試想這樣不稱職的人,如何能稱之為母親,更別說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這一說辭了。因此,結出“小錯起初不懲治,必將釀成大錯”這樣的惡果一點不足為奇。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福祿培爾曾說過,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啟發母親——人類的教育者。
母親一舉一動、潛移默化的教育對孩子的引導至關重要。這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是陪伴孩子走過泥濘、走出荊棘、橫跨高山、走向成功的領路人。
歷史與未來
母親締造光明
要不要我告訴你最英勇的
戰斗在何時何地發生?
在世界的版圖,你無法
覓見它的蹤影——
進行這場戰斗的是人類的母親。
母親的手,那雙推動搖籃的手,那雙推動整個世界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