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靜靜在讀書會的群里拋出一個問題:
面對自己不擅長、不感興趣的工作,大錯沒有,但總是馬虎不細心,提不起精神,大家如何解決?(涉及個人職業定位、個人技能提升)
這問題一出,群里炸鍋了。總結下群里小伙伴的回答,主要集中有以下四點。
1、那不是不細心、沒興趣,是責任心不強;
2、最重要的是要調整心態,明確老板給多少錢干多少錢的活。領導覺得是馬虎,就改成領導要求的那樣,如果對自己有更高要求,那就按更高要求做。
3、如果是必須完成的工作,就向擅長的人尋求合作,偷偷學習,提高自己,看到成果就有動力了;
4、如果是你的員工,建議勸退,久而久之,這種人會成為油條;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要負責任去做,如果是不擅長,但是用心學習的話,這種人還有救,如果是屢教不改,這種人,給的機會越多,或者說處罰不到位,不但是對公司不負責任,還是對對方的不負責任。如果是你自己,建議深思熟慮,考慮為什么如此,如果真的沒有興趣,聯系重新做職業規劃。
5、現實中很多人都屬于這樣的情況。一類認為自己沒有找到方向,但是又不愿意去嘗試;另一類屬于混日子型的。如果是單位出現這類人,作為人資,對于第一類人,可以根據談話了解其特長,并根據他/她以往的經歷協助找到方向,并給予機會。如果是第二類,給任務做考評不合格勸退。如果上述內容是自己的話,就需要重新設計自己的職業規劃,但是在這之前,必須鼓勵自己做好任何一件事,在你努力的過程中,也許會發現真正適合你或者你感興趣的點。(此觀點來自群里另一位HR)
你們是怎么想的呢?我看到這個話題,以及大家的回復,我立馬私信了靜靜。
然后靜靜進行了如下總結:
1.人崗匹配問題:我寫的前提是不擅長、不感興趣,一種是招聘進來是人員選擇就存在問題;還有一種是崗位調整了,人崗匹配度太低,此人對于現有工作有想法。
2.公司、領導角度:用人標準、人員任用、在崗人員培訓提升;領導對于下屬的監督、指導和幫助。
3.延伸思考到的問題:責任心與關注程度、關注點的關系;責任心與內外驅使的關系。
都是大框架,每個條目下都有很多的延伸內容,就不詳細說啦!
OK,就是這樣一個小問題引發的討論。讓我們從頭梳理下,看看自己的思考方式有什么漏洞,同時看看能從這個討論中學到什么。
1、回答片面:看大家以及我第一次的回答,都非常的片面,我們的焦點集中在這個假想的“人”身上:TA不負責、是辦公室老油條、不適合這個工作;沒有做到多角度思考問題;
2、答非所問:在回頭看靜靜的問題,她分明問的是如何解決?但回答大部分是這個人有什么問題。有三個伙伴提到不管喜歡不喜歡也要好好去做,但是這也不能算是解決,只能算是消極的應對。
3、用自己的坐標衡量別人:我們的回答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評價別人、要求別人怎么樣。在靜靜的啟發下,我第二次的回答中,說到我也是馬虎的人,但是我不承認自己能力不行、沒興趣、不擅長,而且我真的會檢查很多次。在我關注的大方向上沒有問題,可是有些小細節卻顧及不到。所以,從我的坐標來看,我能原諒自己,為什么要新建一個坐標用來不原諒別人?
4、一桿子打死一個人:這好像是國人思考問題的一大通病,如果一個人出錯了,那他就從來沒做過對的事。其實這個問題的產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我們在思考的時候,除了個人原因,還應思考主管、公司有沒有給這個人適合的崗位等更多方面的問題。
總結一下。聽到一件事,不要著急去評價,首先思考下這個人做的有什么好的,有什么不好的,不要片面的評價;其次思考下有哪些背后的原因造成這個結果,多方位的思考因果關系;最后,要有同理心,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