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窮爸爸》讀書筆記/讀后感
最近“又”看了一遍《富爸爸窮爸爸》。為何是帶雙引號的又?那是因為上次看的時候沒有及時的做讀書筆記/讀后感,所以不算是有效的閱讀。
看到Knotes上的記錄,我是在去年四月到五月之間看的這本書。從標注的時間間隔來看,足足用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來閱讀,而這次讀只用了五天。
當然,閱讀時間的縮短和很多因素有關。比如,這是二次閱讀,在上一次的基礎上當然會快很多;這次看的沒有上次“仔細、認真”……等等。
但是,就第一個原因,我就可以告訴你,第一次的閱讀后,這本書其實真沒給我留下什么很深的印象,即使有也只是短時間的。我想這也和沒有及時做記錄,做分享有關系。
我還覺得之所以讀的快的原因,還有就是我通過這段時間的閱讀“訓練”,貌似已經基本掌握“速讀”的“技術”。沒有再像以前那樣,用的是“默讀”、“字斟句酌”的方式,這樣其實效率低下很多。
不知不覺扯遠了,還是回來談談這本書吧。
之所以會選擇這本書,其實很簡單——“我想有錢!”
哈哈……很俗氣,對不對?但是就是這么俗,因為這就是我真實的想法。
從前兩年開始,我就陷入一種“復合型”的焦慮之中,不管是財富也好,自身能力也好,事業成就也好,感情生活也罷,總感覺方方面面都非常不如人意,這讓我感到非常痛苦。
為求解脫,于是就找了很多個人提高、情緒管理、財務管理等等方面的文章、書、資源來看。
在關于財務管理、財務自由方面的文章,很多都會提到這本書——《富爸爸窮爸爸》。于是,帶著好奇與期望,我就翻開了這本“神奇的”書……
《富爸爸,窮爸爸》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作者羅伯特?清崎的親生父親和朋友的父親對金錢的看法截然不同,這使他對認識金錢產生了興趣,最終他接受了朋友的父親的建議,也就是書中所說的。“富爸爸”的觀念,即不要做金錢的奴隸,要讓金錢為我們工作,并由此成為一名極富傳奇色彩的成功的投資家。 ——via豆瓣讀書
那么,是不是讀完這本書就醍醐灌頂,悶聲發大財的干活了?我的看法是:然并卵!!
查了一下,此書是在2000年的時候在國內出版,隨后幾年銷售一直“火爆”。還記得十幾年前它就出現在各大書店“暢銷書”類別欄中,并且持續了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我的記憶中,還有很多仿效該書的“衍生”作品:紫色的封面設計,書名也冠以“XX富爸爸”、“XX窮爸爸、YY富爸爸”……等等,雖然當時我還不怎么喜歡讀書,更不喜歡讀“這種書”,但是那紅火的景象確實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我想說的重點不在它銷售的盛況,而是作者在書中不斷提到他的一個“制造”財富的方式——投資股市。就在那幾年,中國股市也隨同這書的熱銷,登上的頂峰——6124.04(2007年10月16日),但從此再也沒有突破過這個點位。
我猜想,當時讀了這本書“葬身”股海的,不敢說很多,也會有不少吧?
所以,任何觀念、方法在使用之前,都應該掂量掂量是否適合,再經過驗證,最終才能投入“使用”。
又扯遠了……
雖然書里面提出來的一些方法:如炒股、炒房、使用“特別”財務手段……等等方法,我不是很認同,但是作者同時講述的很多觀念、想法,我卻認為非常有啟發意義。
書的內容大概就是講述了作者自己生于一個中產家庭,父親(窮爸爸)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每月還要為繳付賬單而煩惱,相反他朋友的爸爸(富爸爸)并沒有受過大學高等教育,但生活卻十分富裕。書中不斷把富爸爸和窮爸爸進行比較,如性格、思想、行為和結果上的差異,從而指出造成貧富差異的原因。
“窮爸爸”任職教師,曾經擔任過夏威夷州“教育部長”,也曾經試圖參選州長,但最終沒能成功。“窮爸爸”遵紀守法,按部就班的過完了一生——努力讀書考上名校,畢業后一份體面的工作,努力工作賺取工資,成家生子,職場提升……。這在我們看來是非常光鮮的一生啊!然而,他卻深陷財務“漩渦”,一生都沒什么積蓄,最終也沒有給子女留下什么財產。
“富爸爸”沒受過很好的教育,但是卻懂得“金錢的游戲”,他通過投資、辦企業、做工程、開店鋪……等等,通過不斷嘗試、更新、開拓,最終建立一個“商業王國”,在其身后交由自己親手培養起來的孩子打理。兩個爸爸對于金錢、理財、投資方面的理念可謂南轅北轍,結局也是天上人間!
書里提出來很多值得深刻理解,并好好思考的觀點。其中我認為,全書灌輸的一種思想就是:
資產就是將錢放進你口袋里的東西,而負債則是把你口袋的錢拿走的東西。
但是很多人都會錯誤的將其倒置,如房產,如汽車等等。
還有最終讓你獲得財富,贏得“財務自由”的最有效的方法其實就是:
讓金錢為你工作。
然而大部分人,都是反過來的。也就是:為金錢工作。就像我,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沒工作就沒工資,沒工資就沒收入,就得“喝西北風”。多么可悲!這也就是缺少投資理念,缺乏多種資金來源造成的惡果。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生活的現狀。
作者在書中還提出了“現金流”概念,既可為公司(個人)帶來穩定收入來源的獲利機器。而且,還把各種人在“現金流”這個大游戲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了“象限式”的分類。共分成四個象限:
Employee(受雇者、雇員):為他人工作而賺取薪金,追求安全、穩定,畏懼風險的一群。(“窮爸爸”、你、我之流)
Self-employed(自雇者、專業技能者、自由職業者、小企業主):擁有某一專長而能為自己工作而賺錢,重視完美,不輕易將職責交托予人,如:醫生、律師……等等。
Business owner(企業所有人、雇傭者、雇主、老板):擁有一個能夠良好運轉的企業系統,視風險為挑戰、歡迎問題并樂于透過解決問題而致富的一群,信奉以別人的時間(OTHER PEOPLE'S TIME,OPT)以及別人的金錢(OTHER PEOPLE'S MONEY,OPM)為他們工作,收入來源是企業的收益。
Investor(投資者):讓錢為他們工作,收入來源是各種投資,用錢來產生出更多的錢,即是“富爸爸”一書中所強調“讓金錢為你工作”。(“富爸爸”、財務自由人士、你我想努力成為的人)
反觀我自己,目前狀況就是:正在第一象限苦苦掙扎,努力向第四象限爬去。
看到這里,你也許會說我無病呻吟,自怨自艾。其實并不是,我想每個人都應該想想自己所處的象限。
醒來的一刻永遠都是最好的時間,不會太晚、不會太早!
最后,我個人認為這本書還是很值得一讀的,尤其適合年輕人。請盡早閱讀。當然,里面提到的一些觀點、方法,還是需要自己去理清、分辨一下的。
(日更寫作【500字】8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