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一個新的領悟,要多看幾本書,會有不同的收獲
- 冥想有用
- 冥想是和“潛意識”溝通的橋梁
這是連續讀的第二本關于冥想的書,先說一個和冥想沒什么關系,但和讀書有關系的事。當自己對一個全新的領域感興趣的時候,同一主題的書在第二本的時候收獲的會比第一本書更多(個人理解)。這里不是說第二本書比第一本書好,而是想說,短時間集中精神關注某一件事時,另一個作者的思路會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認識。能夠對你關注的主題有不一樣的認識。
上面的話,看看就好了…因為這是我第一次連著讀兩本相關主題的不同作者的書,感受有收獲,所以和大家分享下。下面言歸正傳,和大家分享我對冥想的感受。
先說一個我認為很重要的事:冥想有用嗎?
冥想有用!
重要的事說一遍,我覺得您就記得住。
說了結論,來解釋下。首先我說的“有用”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在這里可以解讀成對我們有“好處”,具體好處是什么,可能就需要每位讀者自己體會了。再有,說說我為什么這么肯定。
肯定“冥想有用,有好處!”是來源于我對冥想的理解:上一篇說過,“冥想不是我想的那么簡單”,“冥想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現在我想的和之前又不一樣了(有點善變,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成長了)。現在,我認為:
冥想真的很簡單,不深奧,不復雜
這個結論有一種自己打自己臉的感覺,但這真的是我想法的轉變。為什么說冥想真的很簡單,在我看來,冥想的過程只是一種通過控制自己生理因素(呼吸)和心理因素(想法),來實現抑制“有意識”,和“無意識”溝通的方法。
這個說法好像有點復雜了,簡單說就是:通過冥想,“修改”(或者叫溝通)自己的潛意識。“潛意識”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可以說是“潛移默化的大”,面對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我們沒有意識的“本能”反應。在我們正常清醒的時候,由于在“意識”的作用,很難和自己的“潛意識”進行溝通。冥想是一條路,可以讓我們和自己的“潛意識”進行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對自己的“潛意識”進行“裝修”,去其糟粕,加入精華,完成自我升華。
冥想的過程,是一個抑制自我“意識”的過程,然后在通過進入深度冥想過程的“引子”(重復的一句話,或者經文),來洗滌自己的“潛意識”。
所以,冥想只是一個渠道,和自己“潛意識”溝通的渠道。至于之前所說的內涵,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意識,對“潛意識”進行“裝修”。這樣,就不存在之前說的矛盾了。
關于冥想的練習,我覺得先練形式吧,什么時候能真的和自己“潛意識”溝通了,然后才能開始裝修,我覺得這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至于你要如何“裝修”,那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上面就是我對冥想的理解。不管對不對,我打算走走看,從靜坐開始,先練形式…
本來還打算分享關于“聰明”和“自信”的感觸,但是看到下一本書的開頭,正好有個例子可以輔助說明,所以,就賣個關子,下本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