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6歲男孩的媽媽,從他3歲不到我開始努力搜索育兒知識,從早期教育知識到方方面面的平衡發展,我讀過的書不多,夠用就好。其中先感謝當年把家庭閑置書贈送與我的上海好姐妹(未曾謀面的“浮云朝露”),里面有一本鈴木鎮一的《神童作坊》是我讀的入心且努力去做的第一本育兒類的書籍,從這本書里我學會的道理有2個。
一是要給孩子“才能教育”,培養孩子的能力。孩子需要“精心培育”。
二是孩子需要平衡發展,才能成為一個擁有辛福能力的人。
后來在很長時間,我都受這本書的影響,對孩子進行精心打造。直到――我遇見了現在的工作,自閉癥兒童康復。
參加這份工作的原因也是因為我對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有無數的疑惑,這個工作可以給我帶來解答。我并不是一個聰明的人,最多就是不太笨。
發現了《孩子挑戰》這本書是因為我想讀《兒童心理學》,就在某寶上隨便挑了一本,隨之綁定銷售而來的《孩子挑戰》我不反感,就買回來了。
然后就非常喜歡,這是一本實實在在教你養育孩子新方法的書籍。因為有自閉癥兒童康復工作上的工作經驗,讓我非常領悟這本書的精髓。
道理到哪兒都是一樣的,書里的更好懂。“建立關系”,“尊重孩子”,“堅持原則”,“一視同仁”“鼓勵孩子”等等。
至此,我的心里一片坦然,再也不糾結了,也不焦慮了,然后就把孩子放養,當然風箏怎么飛,線還在我手里拽著。放養了半年,各方面的能力蹭蹭蹭進步,主觀能動性更強,語言能力,思維能力都發展的很好。
就在我努力向周圍朋友推薦《孩子挑戰》的時候,三聯書店居然相繼出了《父母挑戰》《婚姻挑戰》,果斷買了。
今天隆重推薦《父母挑戰》,這本書是專門為那些已經陷入困境的父母準備的。我們必然會在對待孩子的過程中犯錯,尤其在我們所處的時代,孩子的成長過程是離不開問題的。但是,不管我們在面對問題或困難時是可怕的還是微不足道的,總有改進的機會。你不會就此放棄,反思對待孩子的方式和態度也永遠也不會晚。
我本人并沒有很多豐富的帶孩子經驗,在我什么也不懂的時候,我的原則就是“怎樣做才會讓孩子不出問題”,還有就是我們傳統的一些對待孩子的方式我自己明明覺得不妥,我現在是絕對不會用這些“不妥”來對待孩子的。我時常使用最多的育兒理念就是“預防是最節約成本的教育”,而且也盡量這樣去做的。但當大家知道我很喜歡分享育兒知識以后,向我咨詢的問題都是孩子的什么什么問題什么行為,然后該怎么辦?
這可難倒我了,我沒有這么豐富的處理孩子問題經驗啊!能問老師我就問老師,能從書里尋找的我就去書里尋找。
這本《父母挑戰》的書,就是這樣一本能給人很多解答的書。因為我有特殊教育領域的一點點知識,所以我知道這書的道理有多靠譜,我的領悟有多深。而且我也一直在反省,自己犯了哪些錯。
只要你稍微換一下思維,換一種方式去對待孩子,孩子就會有巨大的改變。如不然,就是孩子的才華上面鋪滿了稻草,都是一些多余的情緒和塵埃,掩蓋了孩子本體能力的發展。曾經一個教育家被采訪問及,搞了這么多年教育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答曰:“我心痛的是很多孩子都被糟蹋了”。(多么痛的領悟)
親愛的你,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哪些錯,會對孩子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我不是“對主公說主公你大禍臨頭”的危言聳聽,而是真真切切的體會到,我們的行為有多么錯。很多時候我們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對,但是就是不改。
打個比方說,誰都知道發脾氣不對,焦慮不對,嘮叨不對,過分喜愛孩子不對,羞辱孩子不對,體罰孩子不對,索取孩子承諾不對等等。而這些錯誤的行為必將導致孩子問題行為。這些錯誤行為它們違反了孩子自然發展規律,不尊重孩子,不尊重孩子自然發展規律,必然會得到一個不好的結果。我親眼見證了很多孩子因為被尊重了,而進步非常大,因為我工作中帶的孩子就是這樣的變化的。
我們要學的就是如何尊重孩子,避免錯誤行為。關鍵是你要去行動,要糾正自己的行為。作為家長的你既意識不到自己行為的危害,也無法知道如果你糾正了這些行為后會給孩子帶來多么大的改變,這才是最令人嘆息的。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我們自己。
下面用書里的話作結尾:
孩子必然不會成為天使,但你們始終可以成為更好的父母。你們最大的心愿莫過于讓自己的孩子快樂,幫助他們擁有幸福舒適的生活,但你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經常性傷害孩子的。你們已經嘗試給予孩子自由和自我表現的權利,在自由精神中訓練孩子,在家庭內部建立民主,并使家人分擔責任,以民主的父母之愛給予孩子健康發展的力量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