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總是想太多而沒有行動?是否在每次行動的時候,總是感覺很焦躁?在《精要主義》一書中,作者就“執行”一詞給出了一些建議,下面我來分享給大家。
①常規
常規,是移除障礙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如果我們能創造出一種處理重要事務的常規,執行就如同擁有了自動駕駛儀。
據喬布斯一些傳記和報道的信息,我們了解到,喬布斯居住的地方只有簡單的床等必須用品,衣服也是千篇一律的T恤和牛仔褲。
這樣做,為喬布斯減少了對精力的占用,讓他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②緩沖
為避免在生活中被一些無法預料的事情打亂步伐,我們應該學會提前準備,設置緩沖,未雨綢繆。
羅爾德?阿蒙森和羅伯特?法爾肯?斯科特二人比賽誰先抵達南極。制訂了詳細計劃的阿蒙森全面考慮了挫折和緩沖,而只對事情發展做最好期盼的斯科特卻慘死途中。4只溫度計vs1只溫度計,1噸食物vs 3噸食物,誰能更從容的取得勝利,在最開始的時候,一切就已經一目了然了。
在考慮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基于最佳情況,考慮最壞可能。這樣能夠讓我們更輕松的應對當下情況。
很多人都容易出現“規劃謬誤”,意指人們傾向于低估任務完成所需的時間。
為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可以嘗試著在估算的任務或者項目完成所需時間上加50%。例如說讀書,如果你估算一個小時可以閱讀完一個完整的章節模塊,建議你可以規劃出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進行閱讀。這樣可以讓讀書這個任務更輕松,而當你在一個半小時以內就完成了閱讀,多出來的時間又會讓你感覺到一筆意外之財的收獲。
③掃除
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有且只有一個頭等要事,如果主要障礙巋然不動的話,盲目掃除障礙不會產生任何效果。
從這周周一開始,我給自己定了三本書,三篇讀書筆記的任務。頭等要事應該是把書看完,可是我卻想同時兼顧看書和筆記,而在下筆整理筆記時,又因為太想呈現一種好的結果而遲遲沒有動筆。結果,在定完計劃的五天之后,也就是今天,我書勉勉強強的看完了,可是讀書筆記只堪堪完成了一篇。
因為在還不熟練的情況下,就想同時兼顧,導致最后我的任務完成度并不理想。也因為沒有及時掃除障礙,我任務的執行力度很差。
正確的步驟應該是先集中精力完成書目的閱讀,然后開始寫讀書筆記,而對于讀書筆記,要明確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不要在還沒開始的時候就執著于怎樣精美,摒棄那些想要寫個“無可挑剔”、“完美無瑕”的雜念,專注于寫。
最后,分享一個關于目標,每一次付諸行動之前,我們應該學會問自己,目標是什么?不要設定過大的目標,天上的星星,我們越是伸手去夠,就越難讓自己離開地面。
摒棄那些華而不實吧,學會在每一個微小而又平實的進步中收獲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