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內容結合孩子的親身經歷并整理互聯網上信息所成。**
** 本文如引起任何事故,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 特此聲明**
婦女節當天,不到27歲的妻子并未收到禮物,卻收獲了后面連續幾天的憂心:馬上九個月大的孩子,突然發燒到39度以上,衣食住行與平日里無異,氣溫和周圍環境并無明顯變化。孩子并無任何流鼻涕、流眼淚、咳嗽等感冒癥狀,僅僅是,高燒,39度以上的高燒。
經過半晚上的各種物理降溫(用毛巾敷、用退燒貼),高燒癥狀在第二天也絲毫沒有減退。加之所在城市已經出現多例禽流感病情,平日里熟識的醫生也拒絕為高燒中的孩子治療,只得在當天連晚飯都沒成,趕往市區的二級婦幼醫院。
驗血后,醫生告知為** 病毒性感冒**,需住院治療,大概需要五天左右。醫生呵斥了鎮上醫生給孩子胡亂使用退燒栓,但當時高燒已經退到39度以下,妻子不忍心么小的孩子輸液,便回家觀察了。
直到半夜,又一次高燒到39度,只得匆匆趕往醫院。孩子再次被抽血,查驗肺部是否感染,在不間斷的輸液4瓶之后,孩子陷入了長時間的沉睡。
星期五晚上,高燒微微退到了38.5度,并且持續了好幾個小時,直到半夜之后。那晚,每隔一陣子就起來,用水銀溫度計查孩子的腋下溫度,同時也用紅外查孩子額頭、耳蝸、手心溫度。連續三次,也下溫服都在37度以下,讓我恍惚覺得體溫計是不是壞了,直到我換過另一支體溫計,直到我用體溫計測了自己的體溫。
直到用搜索多個網站之后,才確定,人的體溫在夜間會降低——在接近九十分鐘的時間里,我反復在做的就是一件事:測體溫,測了七次,每次接近十分鐘。
天亮后,孩子的體溫穩定的在37度左右,精神和臉色也較好,不再是毫無精神面無表情。于是我們便決定為孩子辦理出院,即使在護士念叨“藥都配好了,不打白不打”這樣惹人怒的話之后,即使在第一天就被告知需要五天左右才能痊愈。
星期六晚上,妻子用熱毛巾給孩子擦洗背部時,看到后背密密麻麻的斑狀紅點時,發出一聲響亮的尖叫:“寶寶奶奶快進來看,這是不是出疹子了!”
沒等房間外看電視的老娘進來,妻子就止不住的激動:“果然是急疹!出了疹子就好了。”
然后,我才知道,原來這是她們之前一度懷疑過的的嬰兒急疹,但是因為不夠自信,又在禽流感這個特殊時期,熟悉的醫生也不敢告知——以他們多年的臨床經驗,應該能比較準確的判斷出嬰兒急疹而不是感冒。
什么是嬰兒急疹?
嬰兒急疹又稱嬰兒玫瑰疹,是人類皰疹病毒6型導致的嬰幼兒期發疹性熱病,臨床以持續高熱35天,熱退疹出為特點。一般幾小時內皮疹開始消退,23天內消失,無色素沉著及脫皮。本病尚無特效治療,抗生素治療無效。只需對癥處理,高燒、煩躁或易驚跳時,可用退熱鎮靜劑。
根據最近中國大陸的數據,此病發病率高達98.2%。家長了解了幼兒急疹的特點后,就會覺得幼兒急疹并不可怕,當6個月至2歲的小兒有不明原因的高熱時,要想到有幼兒急疹的可能性。不必因高熱不退而頻繁的去醫院,避免交叉感染上其它疾病。(引用來源:百度百科)
嬰兒急疹是嬰兒自身抗體對抗病毒的一次極佳機會。在這場“戰役面前”,家長更應該做的,是保持清醒和警惕,通過查血判斷導致高燒的原因,及時為高燒中的孩子擦干身子并適當穿著衣物,多喂水,多采取物理降溫。
切記:不要盲聽醫生的安排,注射抗生素類退燒藥物。
祝你的孩子能較平靜的度過這一關。
** 以上內容結合孩子的親身經歷并整理互聯網上信息所成。**
** 本文如引起任何事故,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