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工作真是頭疼。
作為一名涉世未深的文案+策劃+公眾號運營的2016年畢業生,在廣州這座城市摸爬滾打。
最初進入公司是應聘文案崗位,面試進入工作之后,發現工作的內容遠遠不止這些。所有的一切都在你進入公司不久之后漸漸初露端倪。
老板:“那個誰誰誰,這個項目比較急,你趕緊整理一下文案”。
老板“那個誰誰誰,這個項目比較急,我們要忙著跟客戶提案,趕緊做一份策劃”。
me:“額,請問一下客戶有什么需求?”。
老板:“你管他什么需求,先做出來再說,把我們能做的統統展示上去。”
me......
老板:"那個誰誰誰,聽說你之前運營過公眾號,是吧?“
me:“是的,有做過一些。”
老板:“那好,趕緊弄一份公眾號運營方案出來,我要去談項目,對了,把我們能做的
都放上去。”
me.....
老板:“那個誰誰誰,現在項目沒有你文案的事,去跑一下稅局,辦發票。都約好了,去了直接走流程就行。”
me:“哦,好的,老板。”
公司A員工:“那個紙巾用完了,在哪里拿?”
公司B員工:“那個回形針在哪里?”
公司C/D/F.....
這樣的結果是萬萬沒有想到的。當初進公司的時候,是希望自己在文案這條路上能夠更鍛煉自己的能力,特別是自己的書寫能力。可是日子就這樣在瑣碎的事情中度過。就像是一顆螺絲釘,公司哪里需要哪里釘。
最近,項目都忙完了,看著網絡各個微信大號篇篇10+,老板的小心思又開始沸騰了。申請了一個新的公眾號,剛推送完一個星期的內容,才發了6篇文章,就要做 kpi考核。
在我下班在菜市場猶豫買什么菜的時候,“叮”一條信息響起,我打開微信一看“那個誰誰誰,我發現在群里多發紅包多活躍,別人點開文章閱讀加關注的幾率比較高一些,從元旦開始,公眾號要開始做kpi考核,不能為了運營公眾號而寫文章發圖文,當然,公司現在沒有太多預算去做吸粉推廣,我們只能在有限的條件下去多加有關無關的群,把閱讀量刷起來。”
看完這一條信息,我拿著手機佇立在菜市場門口。想說的是整個公司就我一個做微信運營的,時常還要兼做其他項目的文案和策劃,現在提出這樣的要求,難以理解老板招的是一個全能型員工嗎?。
最讓我氣不過的是,我記得上次和老板出去見客戶的時候,老板是這樣對客戶說的“業內對于kpi考核的情況是一種不合理的機制,而且存在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其次,目前漲粉和刷閱讀量沒有以前那么容易了,沒有做推廣,是很難取得成效的”。
雖然老板不太清楚微信運營,但是基本的內容還是清楚了,為什么自己對客戶的說辭是這樣的,轉身卻對自己的員工做出這樣的要求?
借此自身的經歷,告誡想要去小公司就職的朋友一定要再三考慮,說好的豐厚待遇、提成獎金、上班自由不打卡、有助于提高學習、同事關系融洽,很多時候在你進入公司不久之后就變味兒了。慢慢的,你開始對這個公司失望,最后選擇離開。而這段時間無疑是在浪費了自己的時間。
我就是一個活生活的例子。進入現在的這個公司,是一家新公司,老板之前在大公司干過幾年,現在獨立出來自己創業。這份工作是朋友介紹的。當時正好處于換工作的階段,朋友所在的公司缺一個文案,我就過去了,也是我自己想要發展的方向。
還沒有過去的時候,老板隔三差五給我打電話,問我什么時候能夠結束自己現在手頭工作,過去上班。一個星期,匆忙結束了自己的工作,就過去了。
公司6月正式運營,我是7月進入就職的。剛開的前兩個月相處融洽,確實也感受了這種創業型公司,公司老板和員工之間沒有交流的隔閡,大家都比較談得來。
慢慢的,隨著公司進入正常的運營,也開始漸漸出現了一些問題。老板開始有了老板的樣子,不會再像之前一樣,和員工平等交流。公司的工作氣氛開始變得緊張,甚至有時還壓抑。老板是個急性子,有時候沒有項目就開始著急,對著公司的員工發脾氣,員工都不敢隨意開玩笑。
說好的所作項目都有提成,加班有補貼,全都成了炮灰。工作并不是按照個人工作的內容來分發,而是根據老板那幾天核算工作的心情來計算。心情好,提成多,心情不好或者覺得你這個月表現不怎么樣,進而就影響了你上個月的工資。
預備進入小公司工作的伙伴們,千萬慎重,做深入的考慮和盡可能全面的了解,不要被小公司所謂的人情味兒忽悠。
小公司,意味著你以為進去之后可以自由發展,在你專業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或者是你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是我想說,那真的很難。小公司,經濟不穩定,意味著你隨時可能要去充當n多個職位,做不屬于你工作范圍卻礙于人情的事情。
最后,甚至還可能不落好,從一開始讓你多做分外工作的不好意思轉變成理所應當。
所以,進小公司,真是慎重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