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的時候,我們總是享受愛情的甜美,憧憬未來生活的幸福和美好,可以一屋、兩人、三餐、四季,時刻陪伴在愛人的身邊。然而,在結婚了以后,才發現婚姻并不是這樣,跟戀愛的時候完全不同。
婚姻中操心的事情要比戀愛復雜得多。戀愛的時候,我們只想著怎么約會,怎么出去玩,但是結婚后,生活都圍繞著柴米油鹽醬醋,了無生趣。當有了孩子之后,時間和精力又要分給孩子,之前無憂無慮的戀愛體驗,成為了過去的美好回憶。
有的人無法接納戀愛和婚姻的差距,無法堅持,就只能中途退場。
為什么結婚后,有的女人能保持活力,有的女人卻會把生活過得越來越累,越來越不幸福呢?
這與她個人的成長環境與原生家庭密切相關。今天我們不聊原生家庭的問題,從調整心態的角度,我們看一下如何讓自己的婚姻生活更幸福。
1,避免過度期待的心態
心理學家說:“我們每個人潛意識里都具有尋找自己理想伴侶的向導。”女人比較感性,對愛情和婚姻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期盼。她們會理想化婚姻和愛人,并把自己的期待投射在他們身上。當期待越來越高以后,就可能失去自我,丟失自己的思考,對男人產生很強烈的依賴,百依百順。
然而,當男人或婚姻生活沒有滿足她的期待后,有些女人則會變得歇斯底里,命令要求伴侶促使他進行改變,還有的女人則會變得敏感悲觀,當女人喪失生活的動力。過度期待,只會讓自己更加焦慮,對男人也會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
2、避免過度付出的心態
最好的愛情一定是雙向奔赴的,如果在關系中,總是女人付出,不僅會讓女人在婚姻里身心俱疲,也會給男人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
女人之所以會在關系中不斷付出,一定是自己太自卑了,覺得自己不那樣做,男人就會離開自己。只有自己更多付出,才能在婚姻中獲得價值感,才能被對方看見。過度付出并不是無私付出,心里也是想要回報的,然而男人很少會遷就女人,對女人做出同樣的回饋。當得不到相同的給予后,過度付出的女人就會糾結內耗。
3,要有保持距離的心態
有的女人為了維持婚姻的關系,避免雙方沖突,會采取與伴侶保持距離的方式,表面上親密,其實情感上是疏遠的。這樣的關系屬于“假性親密”,就像生活中的合伙人一樣。
會形成這樣關系的雙方,可能都沒有很好地認識對方,在戀愛階段就沒有跟對方建立鏈接,只是因為“差不多、可以了”或者“到了結婚的階段”而勉強步入婚姻的殿堂。彼此的感情并不深厚,在兩性的關系中也停止了自我成長。疏離的狀態可能可以在短時間內延遲感情危機的爆發,卻絲毫不能解決問題本質。
那么,理想的婚姻狀態應該是如何的呢?
彼此的尊重和坦誠,能夠表達自己的感受,能夠關注自己的情緒,也能關注對方的需求。先好好愛自己,當夠愛自己以后,才不會陷入關系的糾結漩渦。成為自己的主人,然后和伴侶一起面對生活的挑戰和困難,充分理解對方的處境,你們才能夠在親密關系中互相得到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