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之乎者也的大道理,世人大都聽過。父母之言,親朋之言, 師長之言,耳朵里的老繭不知有幾重。恰逢提筆,淺談談生活中的小道理。
? ? 我這個人對于行事方法比于常人要愚笨很多,因而總是希冀由書中得到啟發。早些年沉迷于心靈雞湯,私以為按照那些法子規規矩矩去做總是沒差的,誰成想偷雞不成蝕把米。未曾變為心目中大方智慧的形象,反倒丟了本心,變得矯揉扭捏起來。今日想起,心中的悔恨之意不減反又增之幾分。但凡事都不可一蹴而就,摸爬滾打中,對雞湯系列有了一定免疫力,也稍能識別深淺。
? ? ? 正巧 數月前,看到一段雞湯,說一個人可以試著做一件事堅持二十天,定會有收獲。想來自打生下來,只有吃飯能堅持這么久,不且說睡覺還出了問題。正好六月要考六級,六級遠重于四級,斷然不能同去年備戰四級那般懶散。于是便將背單詞當做實驗的基石,效果尚且可觀。雖說百詞斬這種電子工具不如紙質,記得不大牢靠,但每日心念著一件事,對于似無頭蒼蠅的大學生而言,是給足了充實之感。耐心這東西,還是可以擁有的,慢慢來就是了,不難。
? ? ? 又回想起年少時期的性格,與團結友愛是不沾邊的,更與軟弱無緣。同別人吵架精氣神兒十足,那種桀驁不馴,棱角分明,好似初出茅廬的脫韁野馬。誰若是惹了我不快,必與他/她鬧上一鬧,方肯罷休。或許那種承了奶奶的性子,得理不饒人,而今則轉承了爺爺的性子,寡言容忍。二者都過于極端,非黑即白,中和一下才好。
? ? ? 大學班上有個女生,素日里關系尚可。這女生曾三番五次央我幫她將書帶回宿舍,而她去辦事。這些若是擱在別人身上,或許簡單的帶回去就了結了。偏生我是個懶人,不大情愿助她。放置往日,不帶就是了,但如今性子軟怕得罪了人。此等小事若惹得赤面相爭,未免太難看。簡言之,就是不愿又好面子。于是這三番五次我便心不甘情不愿地應了她。最為惱怒的一次是,她硬生生把書塞到我懷中,讓我苦笑不得。而今日,也算是當了回惡人,沒有應允她,果不其然,冷了臉。我雖尷尬卻也歡喜,總算日后免了份麻煩事。這拒絕的話,這看起來得罪人的行為,說起來也不難,做起來也不復雜。最重要的是跟心走,莫要違背了才是。道理也是參悟了些許。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網上流傳的這句話很是精辟。以前,我也總以為被幫助是理所當然,沒幫還要抱怨上兩句。直到被人狠狠地之言相拒,才幡然醒悟。我的這位朋友大概再要多走些路才能明白這個道理吧!我就不與她直說,等她經歷過這些檻兒,自然印象深刻了。
? ? ? 在一次聚會上,一位前輩形容我單純。就帶書事件看,我真擔不起這單純二字。心眼這東西,雖說總是用不到正地方,但也是有的。譬如,幫別人時總會心機著想,這份人情送了出去,日后便能收著些回報。我一再遷就給這個女生帶書,每次都安慰自己以后總會有麻煩她的地方,直到不耐煩。自詡生而為人必善良,不過偽君子一個罷了,大慈大悲,普度眾生?修為還是遠遠不夠。這些俗套的戲法還是演給生人看,善良不是這樣修煉的。
? ? ? ? 這些理兒,或嗤之一笑,或身同體會,都是細水長流的身邊事開了花結了果實,果實熟后摘下來嘗嘗滋味。因而是小道理,絮絮叨叨就是淺談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