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抑郁,以及抑郁癥狀特征,某度已經給了充分解釋,不再普及基礎知識了,我想從一個患者的角度來聊聊生病以后的家庭關系,以及家屬對待患者的態度所帶來的作用和效果,希望引發大家的思考和關注!
一、莫名指責型
小李,男、28歲、公司業務員。身體一直健康,兩個月前結婚,不久確診抑郁!
老婆第一時間離家出走,留下了這么一段話:“你為什么會生病呀?好端端的怎么就變成這樣,你在騙我,是不是之前都有病?……”
諸如這樣的遭遇,相信有人一定遇到過,是呀,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生病,可每個人一生又都離不開生老病死,指責的情緒可以理解,而行為不值得提倡,不僅緩解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加劇病人心理壓力!
二、不科學的勸導型
小李一個人去了省城做了各項檢查,除了抑郁其他一切健康,回家后丈母娘這般勸導:“你老想那么多干嘛,沒事別瞎想……”
如這一類的勸導也是不科學的,病人自己也希望能安靜下來,不去胡思亂想,哪怕每天有那么一個時段就好,正因為病態所以思維是很難完全受自己控制的。
三、漫不關心型
老婆好不容易回家,她和婆婆看到小李情緒低落的樣子來了句:“都別管ta,讓ta一個人靜靜……”
先說一個現象:當你喝醉酒時,一個人吐得稀里糊涂,你期盼什么?
是水,還有家人的安慰,抑郁也是一樣,家人可以理解不了病人的言行舉止,以為遠離就能讓其安靜下來,其實更是一種錯誤,抑郁的心很脆弱,分為兩種癥狀,有的是晝大于夜,另一個則相反,所以遠離只會讓病人的無望感越來越嚴重甚至絕望!
那么,到底該怎么做,才是合理的呢?
首先 ?學會傾聽
抑郁的人,分程度不同,有的伴隨焦慮,有的是狂躁,如圖示:
這是一份經過正規檢測后的報告,通過數值我們發現,抑郁焦慮偏重,精神病性和其他也不容忽視,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只聽著就好,任其靜靜訴說,哪怕很啰嗦,這比任何大道理勸解都要奏效。
其次 ?運用肢體語言
當病者情緒波動時,我們可以嘗試給一個擁抱,這勝過心理醫生千萬條專業解說,ta們在那一刻要的不多,理解,溫暖就夠,這就是為什么很多抑郁癥患者,人際關系也出現了障礙的原因所在,想說的時候得不到理解,沒有聽眾,大家都以為小題大做久而久之也就不說了!
再次 ?多陪伴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陪伴更是最真的愛,越是這個時候,作為家屬更應該多陪伴,用行動溫暖那顆心,才能一起渡過難關!
世間最好的關系不是相敬如賓,而是我們大吵一架后還不紅臉,往往有時候,話不投機半句多,說著說著就把對話的那扇窗堵死了,然后越走越遠,唯有溝通,交流才是出路!
家庭關系里,懂真的比愛重要,學會懂別人才能更好的懂自己,才能維系好家庭之間的紐帶,否則,一切都是白搭,那么我是如何做的呢?
1、學會愛自己,才會贏得家人的愛。
面對抑郁,我心情變化很快,但逐漸意識并嘗試著走出困境,一點點見到了陽光!
先從好好吃藥做起,然后好好吃飯,規律作息,多給自己一點愛,只有學會了愛自己,才能贏得愛!
2、適時給自己放空。
每天抽一點時間,哪怕五分鐘讓腦子寧靜,一點點積累,可以嘗試聽聽音樂,去散步,去慢跑,總之,把整個身體放開!
3、學會放下執念。
抑郁癥多數都是給“氣”的,嘗試著忘掉不開心的過往,嘗試著放下心中的疑慮,偏執,讓整個狀態變“空”,陽光才有進來的空間。
4、去做有意義的事。
去認識新朋友,去看書,去吃從沒吃過的食物,嘗試接受別人的愛,讓愛發酵,讓愛傳染。
……
病了,我也焦慮過,面對家人的不理解,至親人的怨言,沒有他法,唯有振作,自己引領自己走出黑暗,抑郁并不可怕,就看能不能戰勝自己!
最后用星云大師的話來結尾,但愿大家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和身體!
面對疾病,正能量是最有效的藥。病痛最喜歡的就是擔心,最怕的就是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