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
唐詩三百首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全唐詩版本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雖然說,考據的人查過。這首詩流傳下來有些字有出入。但疑是地上霜,還是肯定就是這五個字。這首詩流傳這么多年,有關地上霜,解釋的人很多。
比如這種解釋:疑是地上霜是詩人在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
還有人解釋:疑是地上霜是一種修辭手法,體現了人的心境。
父親和我,在不同時期,都真的看到過這種地上霜的景象。所以,我確定這個地上霜不是心理作用。后來我仔細思考過,但還是無法解釋為什么產生這種現象,不過現在而言,真的不好重現了。
現在學物理,懂的霜是水蒸氣凝華產生的。不過,霜也需要附著在特殊的位置。例如: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為什么是瓦上霜?土瓦,或者黏土做的紅瓦,表面都是很毛糙的,霜很容易附著,其實同樣材料燒制的磚也是類似效果。
北方人出門看是不是下霜,基本是看兩個地方,一個是瓦,一個是茅草或者較小一些的狗尾巴草。可以這么說,抬頭看瓦,低頭看草。這成為一種習慣了。
而月光照在地面是銀白色的,只有看到雪白色才感覺像霜。
首先說下父親是怎么看到的。父親喜歡在沙發上睡覺,到現在依然如此。看書或者寫字累了,就躺在沙發上迷糊一會兒,差不多半小時左右,我們這里俗稱“貓覺”,就像貓一樣睡覺不準點。有時候父親睡醒了,發現是在沙發上睡著了,就會起來再到床上繼續睡。
父親睡完貓覺,準備去臥室繼續睡的時候。看了一眼院子,雪白的月光照在院子里,儲藏室前的磚路,以及東面的土上。真的感覺像霜一樣。
而具體的情況父親沒有太多記憶。因為他還是去臥室睡覺去了,只是記得當時的顏色,印象很深。
我也遇到過一次。當時是下晚自習的時候,一路回家。到了樓前,發現,在儲藏室前面,一片亮,那是夏末,我還穿的很單,所以確信沒有下霜,我還跑過去摸了摸,抬頭看了下。原來月光被樓頂外沿遮擋了,照射在地面,呈現出當時的情況。
我回想父親看到的,當時院子是有兩個葡萄架,一個曾經種了小葡萄,一個當時還在種大葡萄。也應該是遮擋了月光,然后某個氣候的情況下,月光會特別亮。
父親應該是睡覺剛起來,瞳孔還在放大狀態,沒有縮小。而我呢,呵呵,那年代什么地方有路燈?是路邊的廁所,都是平房,沒有自己的廁所,上廁所要去公共廁所。我們那一片,就兩幢樓,我家就在其中一幢。
那時候一路就是伴著月光還有別人家的燈來騎車的。也就是說,而我家,呵呵,也是在一個公共廁所后面。一片黑啊,可以說,一路都是瞳孔放大的狀態。
回想李白寫的詩。床前明月光
,應該是他剛睡醒,也是瞳孔放大的狀態。疑是地上霜
,抬頭看的可能是院子,也可能是屋內。而舉頭望明月
,我認為應該是全唐詩版本的,舉頭望山月
,因為是山擋住了月亮,有了影子,才會有霜的感覺。
可能與地理緯度有關,也可能與空氣的濕度有關,還有很多可能。
而現在,路燈也多了。這種明亮的月光照射在地面上,也很久沒有看到了。
以后,再也沒有看到這種月光照射,呈現雪白色的感覺。就哪怕空氣很干凈的時候,月亮很亮的時候也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