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次罕見的暴跌,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坐不住了,在盤后他表示:
“我認為美聯儲在犯錯誤,他們(的貨幣政策收得)太緊。我覺得美聯儲已經瘋了。”
“實際上,這是我們等待已久的(股市)調整,可我真的不贊成美聯儲現在的行動。”
顯然他把這次全球“股災”歸咎于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那么真實原因是什么?
一是美債收益率快速上升!
1、十一期間,美債收益率擴大升勢,10年國債收益率最高漲幅超過3.248%,而在今年8月底,收益率也還在2.9%附近徘徊。10年國債收益率是美國市場甚至是全球市場資金價格的瞄,收益率的上升預示著市場資金價格的提高,進而對股市產生重大影響。
10年期美債收益率的上升主要原因在于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一是加息;二是縮表。加息會快速提高美聯儲-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居民、企業之間的借錢成本,進而導致全社會的資金成本提高。
作為由美國政府發行且背書的債券,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就是全社會資本成本的綜合縮影。
舉個例子:
原來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是3%,如果美聯儲加息0.25%,預示著銀行存款的利息會提高,如果10年期國債收益率還是3%不變,那么資金會從債券市場流入銀行存款,所以作為美國國債發行人的美國政府為了避免國債吸引力喪失,必然會被迫提高收益率。
同時,美聯儲自去年10月開始的縮表也會極大放大收益率上升的速度。縮表的本質是賣出長期國債(國債+MBS),收回美元。結果會產生兩方面的效果,一是市場的上美元越來越少,資金緊張,市場利率上升。二是長期國債被拋售,長期國債價格下跌。
下面是債券的定價公式:
債券價格的計算公式:P=[c/(1+r)] + [c/(1+r)(1+r)]... + [c/(1+r)...(1+r)] + [F/(1+r)...(1+r)]
C代表的是債券的利息(固定的),F代表的是債券的面值(固定的),r是指必要收益率(市場利率可以作為參考的必要收益率),P是債券的價格。
從上面公式我們可以看出,債券的價格和債券的市場利率是成反比例關系的,也即:債券的價格P越小,r(市場利率)越大。
2、美股暴跌的原因還來源于市場對美債收益率倒掛的擔憂!
所謂收益率倒掛意思是短期國債收益率(1年或2年)和長期國債收益率(10年)持平甚至是超過長期國債收益率。
我在2017年10月31日《債市驚心動魄的一周,是誰惹的禍?》一文當中說過(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可查看):一般情況下,短期國債收益率一般會低于長期,反之則不正常。為什么?很簡單,同樣是借錢人A,同樣是100美元,借給B期限是1年,收益率是2.8%,借給C期限是10年,收益也是2.8%,你覺得A原意借給C嗎?
當然不會,因為10年期限太長,A要承擔對C的風險比B大。那什么情況下才愿意借給C呢,當然是C給的A的收益率要高于2.8%。
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2年期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不斷收緊,今年8月份降到最低的18bp,是2008年以來最低。有市場人士預計,利率倒掛可能在2018年底-2019年初發生。
過往美債收益率倒掛往往是經濟下滑和股價下跌的主要指示器。根據天風證券的研報,過去30年,美債2年期和10年期收益率倒掛發生過4次:
A、1988.12-1990.03,歷時15個月,結果經濟出現衰退現象;
B、1998.05-1998.08,歷時2個多月,結果全球經濟下滑;
C、2000.02-2000.12,歷時11個月,結果全球經濟下滑;
D、2006.01-2007.06,歷時17個月,全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
為什么會出現收益率倒掛呢?一是源于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二是市場對美國經濟的預期。短期收益率是對貨幣政策的反映,當美聯儲加息時,短期國債收益率升幅會高于長期收益率,而長期收益率則是對經濟預期的反映,為什么?因為美國國債是被為最安全的資產,當經濟不好時,美債會成為避險資產,結果價格上漲,收益率下跌;反之,預期經濟向好時,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
所以,如果美債收益率倒掛則反映出了兩個問題:
A、市場對美國經濟向好預期發生變化,眾所周知,本輪美股上漲很大一部分原因來源于減稅、大基建帶來的經濟向好,美國8月份失業率是3.9%,幾乎是歷史上最低;二季度經濟增長4.2%高于預期的4%。
今年底美國會有一場中期選舉,市場預計特朗普所在的共和黨可能會輸給對手民主黨,即民主黨可能會拿下參議院控制權(國會分為眾議院和參議院),那時特朗普政策大力推行的減稅、大基建效果可能大大折扣,進而使美股失去重要支撐。
B、市場對于美國繼續收緊貨幣政策的擔憂,對于未來是否加息,10月3日,鮑威爾強硬表態:(美國)利率仍然寬松,我們在逐漸讓它們達到會是中性的位置。我們可能錯過中性,但當前可能距離中性還有一段長路。這暗示:接下來美聯儲會繼續加息而且空間很大。其次,美聯儲目前并沒有“救市”的計劃!
二、美國上市公司股票回購的下降!
美國股票回購也是推動美股牛市的重要原因,所謂股票回購指的是上市公司用自有資金買回市場上的股票,最終市場上的流通股減少,根據“每股凈資產=凈資產÷流通股”的公式,回購前后凈資產是沒變的,但是流通股減少了,最低每股資產增加,理論上會使股票價值增加,股價上漲。
川財投研的數據顯示,2018 上半年美國上市公司將進行約68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超過2017年5300億美元紀錄。
上市公司股票回購的動力在于美國減稅,以及低利率的市場環境。
1、川財投研的數據也顯示,美國企業在外海的利潤高達2.6萬億美元(2016年)在今年1月開始的減稅之前,企業將利潤匯回國內需要征收35%的稅,但稅改后稅率降到了15.5%(流動現金)、8%(非流動資產)。結果大大增加了美國跨國企業將利潤匯回國內的動力。
回到美國的利潤除了用于股東分紅外,有相當一部分用于股票回購。高盛分析師稱,根據規定,美國企業通常不在發布季度財報前的一個月回購股票,隨著第三季度臨近結束,標普500指數中86%的成分股公司將在10月5日前暫停股票回購。今年美股天量的回購可能會見頂,這對美股是一大利空。
3、上市公司股票回購的動力還來自于低息的利潤,美國的上市公司可以借錢回購股票,當利率很低的時候可以借便宜的錢來換取更大收益,但是隨著2015年至今美聯儲多次加息,基準利率水平已經上調至2%-2.25%,創2008年以來最高!
美聯儲在9月的聲明中關于“貨幣政策立場仍然寬松”的語句被整體刪除,這預示著美國低利率時代已經過了,在這么高的借錢成本下美企是否有動力參與股票回購?如果沒有確實是挺危險的。
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認為:美股目前在高位,而A股目前在低位,如果美股大跌,對A股影響肯定是有的,但是美股下跌的空間遠比A股要大,目前利率上行的既定的,未來市場走向將很大程度取決于中期選舉的結果,到達會發生什么?沒有一個人能確切預測到!在市場如此不明朗的時刻,大家最好還是持幣觀望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