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丘傳說中李存孝
談到李存孝,在家鄉靈丘可謂是婦孺皆知,無人不曉。很小的時候就聽長輩講關于李存孝的傳說。李存孝是個偉大的英雄人物形象,在童年的自己心目中早已將他作為了榜樣。李存孝在當地的傳說事跡雖大部分無史料記載,難以查詢,但是就其地方傳說中具有一個完整的體系。而且在歷史中,他是一位實際存在的人物,也是一位風云的將軍。2011年,李存孝傳說故事入選靈丘縣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在正史中李存孝本姓安,名敬思,五代著名的猛將,武藝非凡,勇猛過人。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記載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員驍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將。他被李克用收為義子,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一個①。
在傳說中,關于李存孝身世有所交代,而且頗具神話色彩。傳說在代州飛狐(現在的靈丘)一個村莊立有一尊石將軍神像,極為偉岸,頗有神韻,當時人們傳說倘若受到神將軍庇佑,將會鴻運當頭。李存孝母親何小姐在花季之時在野外采花,編一花環戴在神像頭上,與神像靜靜地待了一天。誰知不久她便有了身孕,她未婚先孕被父母趕出家門流落在附近的山里。后來生下存孝,二人相依為命,生活極為艱苦。
李存孝天生神力在傳說中也有體現。在他十幾歲之時,給地主家放羊,正直晌午,他吃完干糧正準備小憩,誰料竟然被山間猛虎吵醒,見猛虎咄咄逼人,他便迎上前去,三拳兩腳將其打死。不一會唐王李克用攜眾將士經過,問李存孝可曾見過他的家寵老虎,可他回答說:“剛才看到一只膿眼小貓,來勢洶洶,被俺打死了。”唐王并沒有責怪他,正要差遣兵卒將家寵抬走到對山的府邸時,李存孝二話沒說,拎起老虎后腿輕輕的扔里過去。后被唐王相中,收為義子,作將麾下。
在后來的傳說中,便是李存孝如何神勇,如何幫助唐王打天下,戰城池。也無非就是通過各種不同的實例來說明李存孝如何神勇,但是從另一個方面透漏出李存孝并不是一個光具勇猛的將,同時他也是善于謀略的臣。
在傳說中,李存孝年幼之時曾被神人授過天書(應該是“兵書”),應為在傳說中他一只充當的是一位將軍的角色,且有勇有謀,尤善布陣攻敵之術。傳說中有過對于李存孝與鐵槍王彥章打斗的描述,也是一個重要的體現。
按照《殘唐五代演義史傳》里的描寫李存孝曾受異人傳授三卷兵書,而且在黃河岸邊對身邊四將詳細講述長蛇陣的奧妙②,所以應該不是一個一勇之夫,二是有點智勇雙全的意味了。另外李存孝還娶鄧瑞云為妻,在元代雜劇《鄧夫人痛哭李存孝》的本子中鄧瑞云表現出了智慧和大度③,我想,倘若李存孝僅是一介武夫,鄧夫人也不會下嫁與他。
在正史中言存孝有勇有謀如此:“潞州軍亂,殺李克恭以歸唐,梁遣李讜攻李罕之于澤州,存孝以騎兵五千救之。梁驍將鄧季筠引軍出戰,存孝舞槊擒之,李讜敗走,追擊至馬牢關。還攻潞州,唐以孫揆為潞州節度使,揆儒者,以梁卒三千為衛,褒衣大蓋,擁節先驅。存孝以三百騎伏長子西崖谷間,伺揆軍過,橫擊斷之,擒揆以歸。”(《新五代史·卷三十六·義兒傳·李存孝傳》)④
李存孝在傳說中的諸多故事情節往往被人們已經神化,比如說年少大虎、力敵王彥章以及活禽高思繼等對李存孝的描述甚至已經言過其實,甚至一度成為了當時人們內心的一種精神寄托,偉大的英雄形象。但往往越是被人神華的人物形象,越是帶有悲劇色彩。
在傳說的結局中,李存孝為李克用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卻是終為奸人所害,李克用聽信讒言,將存孝車裂。但是李克用后為存孝平反昭雪,卻為時已晚,沒有了李存孝的幫助,李克用也走向衰落滅亡。或許這也是詞傳說的目的所在,時刻警醒著人們切莫聽信片面之詞,親賢臣遠小人,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業,同時也從側面為英雄人物選擇了另一生命意義,用自己大義之死去譜寫歷史。史書記載:
“武皇愍之,遣劉太妃入城慰勞。太妃引來謁見,存孝泥首請罪曰:‘兒立微勞,本無顯過,但被人中傷,申明無路,迷昧至此!’”(《舊五代史·卷五十三·列傳五·李存孝傳》)⑤
作為五代十國的第一猛將,無論是在史書中還是在傳說里,都是當之無愧的,史書為其正身,傳說為其立名,“將不過李、王不過霸”正是對其最為真實的寫照,雖然他的光彩猶如曇花一現,而他的精神永遠讓家鄉人驕傲。
參考文獻:
1、2:《殘唐五代史演義》第十七回
[if !supportLists]3、[endif]《鄧夫人痛哭李存孝》
????4、《新五代史》(卷三十六·義兒傳·李存孝傳)[宋]歐陽修 撰{宋]徐無黨 注中華書局
[if !supportLists]4、[endif]《舊五代史》(卷五十三·列傳五·李存孝傳) 薛居正 著 1976年5月 ?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