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兒子小孬前幾天發燒了,每天午后發燒,吃了醫生開的藥,燒是退了,但次日依然午后發燒。
一連三天,藥吃光了,也沒徹底退燒。
我想起去年冬天,女兒晴晴也是如此,換了好幾個醫生,前前后后折騰了十幾天,最后,我走了彎路,才讓女兒退燒了。
有人會說:掛吊針,不就行了?
我用我兩個孩子好幾年的退燒經歷告訴你,不能這樣經常掛水。兒子一歲多時,高熱驚厥,送到醫院照樣不退燒,最后醫生沒轍了,只能用溫水擦身。
大冬天的,實在沒法操作,眼看著孩子燒抽過去。
住了兩次醫院的兒子,最直接的改變是,脾胃不好,動不動就發燒,或者積食,指甲上的月牙幾乎快沒了,至今都未恢復原樣。
經歷了血與淚的教訓,我總結了一套孩子發燒的對策,在幾年的實踐里,日趨完善,希望能幫到有孩子的父母。
二
首先,要從源頭上把控,剔除讓孩子發燒的誘因。
古語云: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這一點至關重要,請父母們一定要牢記。
三分饑,就是把控好孩子的飲食。
當今時代,物質極大豐富,這一點更難把控。孩子脾胃較弱,吃東西沒有饑飽,很容易吃多,導致積食。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吃得量不多,而是吃的東西不好消化,比如果凍,軟糖等零食,還有未熟透的肉類,粽子,荔枝,桂圓等等,都能引起孩子積食。
兒子發燒是吃了幾次粽子,還有一次是吃了桂圓。直到他把這些不消化的食物排出體外,才退燒。
三
讓孩子餓點,沒壞處,不能讓孩子塞實在了。
另外,就是寒的問題了。孩子活動量大,穿太厚,容易出大汗,這在冬天是禁忌,不宜大汗。
如果孩子脫衣服,大汗遇見冷風涼氣,孩子很容易感冒。
再一點,孩子不要吃過多上火的食物,特別是零食,很容易上火感冒發燒。
一次,我吃蘭花豆,吃得有點多,當天,就感到鼻子嗓子不舒服,想感冒的前奏。所以,還是要注意這一點。
四
孩子積食,剛開始的癥狀是,手心腳心偏熱,晚上怕熱,總蹬被子,肚子明顯偏熱,舌苔膩,舌尖往往有點紅,心火旺盛,總是吃不飽,或者不想吃東西,孩子咳嗽,或者扁桃體有點發炎。
此時,父母就要開始干預了,熬點焦三仙(焦麥芽、焦山楂、焦神曲)給孩子喝,吃點鍋巴,保和丸,喜肥甘厚膩的孩子,要給點大山楂丸。
我習慣給孩子吃四五粒水蜜丸的保和丸,吃兩天,慢慢就過了。
五
如果孩子積食嚴重,甚至發燒,或者高燒不退。這時,常規的退燒藥,只是治標不治本。吃一次退燒藥,孩子出一次汗,藥勁過了,依然反復高燒。
女兒晴晴去年發燒前,好幾天早上吃了粽子,就引發積食高燒。吃了好幾個醫生的藥,折騰了十多天。
吃一次,大汗出,暫時退燒,次日依然高燒,甚至燒到四十度,兩眼發紅,明顯陽氣虛弱,陰血不足。
我見情況不妙,果斷停了藥,情急之下,用了石膏粳米湯,雖然退了一點燒,但體溫依然在37-38度之間徘徊,我這才想起了治療這種反復發燒的妙藥:小柴胡顆粒。
女兒吃了兩天,完全退燒了。可憐女兒平白無故受了這么多罪,人也瘦弱了不好,都是為人母不知醫惹的禍。
六
今年,兒子也有點積食,加上火,夜半開始發燒,清晨體溫37.8度,讓他吃了保和丸,沒用退燒藥。孩子午睡起來,體溫升至39度,趕緊帶孩子看醫生。
吃了藥后,八九點鐘不燒了。次日中午,復發燒,又給藥,燒退,孩子肚子很脹(說明醫生的藥傷脾胃,一傷脾胃,孩子容易拉肚子)。
等到第三天中午,依然發燒。這次,我給孩子喝了事先備好的小柴胡顆粒。
中午一包,下午四點一包,之后孩子體溫回落半度,六點多,又給一包小柴胡(此藥量小,一盒藥大概一劑藥的量,可適當增量)。
到晚上九點左右,孩子燒退身涼。
七
次日,未發燒。再日,孩子中午吃了肉,下午復發燒。最怕孩子發燒剛好,又積食,不好治。
孩子與第一次發燒有別,積食明顯,給了兩包小柴胡,又給了三顆肥兒丸,急排積食,否則燒不退。
孩子體溫回落,但依然在三十八度徘徊。一連喝了兩天的小柴胡顆粒,孩子才徹底不燒了。
兒子這次發燒,前面的治療問題不大,主要是后續善后不良,不該給孩子吃肉。
因為剛康復的孩子,本身脾胃還未恢復,進食肉類,很容易再次積食,就會難治。
八
一般生完病的孩子,雖然不燒了,但他的基礎體溫往往偏低,手腳涼,脾胃也沒有之前好,主要生病吃藥掛針傷陽氣上陰血造成的。
所以,作為父母,要讓孩子多吃點好消化的食物,比如米粥,稀飯,烤紅薯,各種米面食物,以養脾胃為主,水果飲料奶蛋肉,生病和病后都不宜吃,緩一緩再吃。
如果孩子因吃藥寒涼拉肚子,要吃點嬰兒健脾散,或者貼一點丁桂兒臍貼,就會好很多。
九
如果孩子屬于易高熱驚厥體質,別妄想一切靠醫院,醫院治不了,我的孩子在醫院都抽過兩回。還需要父母先做足功課,把驚厥的幾率降到最低。
高熱驚厥的孩子,更需要養好脾胃,不要吃太多肥甘厚膩的食物,更容易積食發燒。如果有積食先兆,要及時消食,孩子就不會輕易發燒。
如果孩子積食發燒,一定要消食,這樣,孩子吃藥,才會更容易退燒,否則會反復燒。
如果孩子高熱時,手腳冰冷,此時,孩子特別容易抽,一定要把孩子的手腳焐熱,等熱量均勻分布后,即便孩子體溫高,也無妨。
一個38度但精神萎靡的孩子,比39度精神正常的孩子,更值得父母關注。有的孩子燒到39度多,還四處玩耍,有的孩子38度都會抽過去。
十
高熱驚厥的孩子,很容易被誤治,開始39度抽,后來可能38度就會抽,再后來,不發燒也會抽。
不要頻繁地給退燒藥,孩子出汗太多,容易傷津液,更容易驚厥,很多孩子吃了退燒藥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就抽過去了。
所以,不要一味地退燒,要找到發燒的源頭,從根上處理。也不要給孩子常吃抗驚厥的藥,傷脾胃,孩子更容易積食發燒。
不要過多地焦慮孩子的驚厥,很多孩子都有過,我小時候也抽過一次,我弟弟次次發燒驚厥。長大后,都挺好的,也都考上了大學。
那些說高熱驚厥會燒壞腦子,或者會變成癲癇的言論,并不正確。純粹的高熱驚厥不會燒壞腦子,也不會變成癲癇。
所以,父母們也不必驚慌。一般來說,孩子滿六歲后就不容易高熱驚厥。
十一
如果是一歲半一下的孩子,孩子發燒還有一種可能是小兒變蒸,燒一燒,長一長,孩子身高和性情都會有變化,所以,發燒也未必都是壞事。
孩子發燒,大多還是父母喂養和看護的問題,記住: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
養兒不易,為人父母辛苦了,希望我們都能收獲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
十二
一些藥的用法,我簡單補充一下:
?1、小柴胡顆粒:往來寒熱(比如午后定時發燒,或者某個定點發熱),口苦咽干,目眩(眩暈),默默不欲食(不想吃飯),由以上一點兩點,便可用小柴胡顆粒;
?2、保和丸:肚子比較燙,手心明顯比手背熱,舌苔白膩或黃膩,舌尖偏紅,晚上磨牙,踢被子,怕熱,并伴隨咳嗽,扁桃體發炎等癥狀,便可使用保和丸;?
3、平日喜歡吃肥甘厚膩的孩子,可適量吃點大山楂丸,幾塊錢一盒的大蜜丸;
4、 鄭州健兒丸(肥兒丸),一般是積食嚴重,幾日不大便,或者積食高燒時用,按用量正常服用,不可過量,此藥性烈,中病即止;
5、如果孩子生病后,孩子還有點輕微積食腹瀉,可使用嬰兒健脾散,如果單純寒性腹瀉,可貼丁桂兒臍貼;?
6、但凡經常積食的孩子,大多先天脾胃虛弱或者后天喂養不當,或經常吃藥所致,平日要調理脾胃;
7、高熱驚厥體質的孩子,一般脾胃虛弱,更應該如此。記住孩子高燒后,一定要把孩子的手腳焐熱,可給喝糖鹽水,既入脾入腎,快速補充津液,可防止驚厥。?
8、網上的防止驚厥的西藥中藥都不要用,大多治標,從而破壞了根,孩子脾胃會更虛弱。調理孩子脾胃,還是要多養,不積食,再加上適當的運動,也可以捏脊等。
9、寫得不全面,如有疑問,歡迎交流,希望能幫到大家。拿不準的事情不要嘗試,可找好的中醫面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