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日,我見了一位姑娘。
這是前兩天,在我的公眾號后臺留言,說她堅持不下去了,說她很想很想自殺的姑娘。多年的重度抑郁癥患者。
我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在我們之前互相交流的近兩百條信息中,我知道她幾度自殺,數次入院。每次入院,都是24小時監護看守,或者被綁住,被強行灌藥,上廁所、甚至洗澡,都要監護,是醫生眼中那種很嚴重很嚴重的病例。
受過高等教育的她說她不喜歡被限制自由的感覺,更抗拒這種沒有尊嚴的感覺。
她說,要住院,毋寧死。
但是,不住院,藥物并不能給她更好的幫助。即使她現在每天堅持吃藥,還是難受,渾身疼痛,走路、說話都喘氣,一吃東西就吐。每一天的日子,都過得像煉獄一般。
那天看到留言后,我就嘗試聯系她。直到前日,她回復了我。
02
我們在陽光明媚中會面。去草地上曬太陽,去看冬日里開得正燦爛的簕杜鵑。
我告訴她,要多點出來曬曬太陽。陽光會使我們暖和一點。
她說,是的。她說冬天還好,但最難受的,是春天。陰冷陰冷細雨連綿的春天。
我想起乍暖還寒時節的潮濕心情,打了個寒顫。
然后,我們都沉默不語。
太陽最猛的時候,我們在路口揮手告別。
她要回去繼續上班。她說她愛她的工作。愛那些孩子們。而我也要去看醫生了,因為,我愛使我懂得愛的生命。
我們就在路口揮手告別。
03
看完醫生,從醫院出來,我需要坐14個站,然后再轉一趟車才能到家。
擠在傍晚下班的人潮里,我心事重重的候在路邊,全然不覺冷風將頭吹得生疼。
接通了一個電話,聽著那邊傳來的關懷的追問聲,我喉嚨忽然哽住了。那么多大大小小的煩惱,那么重那么壓抑的心事,我不能總把這些都交給他一人去承受去為我擔憂吧?
于是,我說,我很好,不用擔心。
掛了電話。我想了想,在兩個微信群發了句話:能給我一個擁抱嗎?
相識或素不相識的人,紛紛打出了擁抱的表情。我看著這些表情,心頭漸漸的泛起暖意。
帶著這份感動,聽從一個朋友的建議,我去了電影院。
她說,去看場電影吧,《擺渡人》,渡己,渡人。
04
擺渡人,就是把人從痛苦中解救出來,用快樂和溫暖,抵抗這個世界的悲傷。
導演,也是作者張嘉佳說:“人生總會有一段黑暗的歲月,就像走一條漫長的隧道,怎么都看不見光。我曾經幻想,會不會有個超人,幫助自己一下就能離開。”
我,和今天見到的這位姑娘,都正走在這條黑暗漫長看不見光的隧道上。
黑暗、孤單、恐懼、惱怒、悲傷、抗拒,種種不安籠罩著我們,恐慌和無助,更使我們更亂了方寸。
我們不知道如何走下去,在無數次無助的呼喊、無數次嘗試,又無數次的絕望后,勇氣、耐心和信心,甚至體力,精力,正在一一消磨貽盡。
我們在疲憊至極中停下了前行的腳步。反正等不到光明了,就在黑暗中結束一切吧,你想。
05
“我帶著酒瓶,自己走了十年。走出來之后,把往事寫了本書,陪伴千萬人度過不眠之夜。”
張嘉佳的十年,以酒相伴。
她的十年,以不斷的反抗住院,以極端的自殺,來尋求解脫。數次入院經歷,帶給她的不是康復,而是更恐懼、更絕望。
她的路,更崎嶇更黑暗。
一個人在孤單中苦苦掙扎,肉體長久的強烈的疼痛感不適感,心理的無助感,不安全感,使她沒有自信能挺到光明到來的一天。
她說,一定要記得吃藥,千萬不要擅自停藥。你還來得及。她說。她在痛苦中,反復叮嚀我。
握緊她的手,我的心疼得難以復加。
從彷徨中清醒過來,明白自己在這條隧道上后,我就在自發的尋找光,尋找溫暖。
比如,尋找陌生人的擁抱,讓這些來自友人、來自陌生人的溫度,溫暖我。
也在尋找愛,尋找理解和認同。
比如,身邊每一位朋友,每一個善良的人,又比如,她,以及像她一樣的,同樣的抑郁患者。
我希望我們能在黑暗中彼此作伴,互相攙扶,相互勉勱,一起到達終點。
而她,把光的方向指引給我,卻,找不到自己的光的方向。
06
“我們每個人身陷痛苦的時候,就像一個落水者,如果能找到彼岸,就不會一直留在冰冷陰暗的水中。”
“有歡樂,才有勇氣擁抱悲傷。所以電影像煙花一樣絢爛,它載滿歡笑和淚水,終于來到大家面前。”
每一個落水的人,都在渴望一個救贖者。也許是一個人,也許,只是一塊木頭,只要能把我們帶離水中,帶到岸邊。
我們也曾渴望有超人突然出現,把我們帶離現場,渴望上天會伸出援手,助我到達彼岸。也曾自動求救,希望能觸摸到彼岸。
可是,不管是藥物,還是心理干預,對我們的收獲都甚微。
我們一天天在水中掙扎,一天天往下掉落,一天比一天疲憊乏力,而岸,眼看著,卻離我們越來越遠……
曾有人問,為什么喜歡發微信、寫字。
其實,我是想收集、想記錄我的歡笑我的悲喜,記錄一些值得記錄的人和事。
當生活遇上挫折、遇上重大變故時,我們可能會退縮,會被困難打敗,這時候,是生活中這些點點滴滴的事情,那些或細微或巨大的歡樂,那些使你感到你快樂和溫暖的人,會在這個時刻,給你力量,使你更有勇氣面對悲傷。
此刻,在悲傷面前,曾經以及現在、將來的歡樂,就是你面對悲傷的底氣。
07
“它不是故事,來自我的人生。”
“我曾從隧道走出來,如今希望它能陪伴大家,到河對岸去看一看。”
擺渡人說,人生有四個階段:“我來了,我累了,我好了,我走了”。
很多人活在第一階段。很多人倒在第二階段。很少人達到第三階段。
陳末告訴小玉,做一個成功的擺渡人,最重要“感同身受”。世界上能做到“感同身受”的人,很少很少。所以,擺渡人也很少很少。
而即使作為一個幫助了無數人渡到彼岸的成功的擺渡人,也有自己不愿觸摸的過去不愿放下的過往。
他告訴十三妹要放手,告訴小玉要全力以赴,告訴毛毛要投入真情。
在這一次次渡人的過程中,也不經意的被迫一點點的撕開自己的過往,揭開自己的傷口,過往一切血淋淋的展現在眼前,往事在回憶與現實中交織、糾纏、撕扯、碰撞,也一點點的清晰、柔軟、融化,最后,終于把這所有的愛恨情仇,都化作一個巨大的漂流瓶,放在酒吧的門口里,供人憑吊緬懷。
從渡人到自渡,從黑暗隧道到光明彼岸,陳末用了十年光陰。
姑娘,你呢?
此文寫給自己,也寫給她,寫給所有在痛苦中掙扎的人們,
愿我們有一天都能走出黑暗隧道,抵達光明的彼岸——當時明月在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給我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