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05
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巖
在中國歷史上,商界有兩位圣人,一位是陶朱公,另一位就是胡雪巖,所以流傳著“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巖”的說法。
陶朱公就是范蠡,他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實現了復國的理想。范蠡的更了不起之處,在于他功成之時,毅然選擇身退,由官轉商。短短幾年,他經商積資又成巨富,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都尊他為財神,留有《陶朱公家訓》,為歷代商人的經營寶典。
胡雪巖出身貧困,但是他非常有能耐。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他就迅速累積了巨額財富,曾一度擁有三千萬兩白銀的資產。
胡雪巖憑個人的擔保,以自己的資產做抵押,曾向外國銀行借到一筆巨額貸款,保證了左宗棠順利出征,新疆也才得以收復。
左宗棠在給朝廷的奏折中寫道:“胡雪巖,商賈中奇男子也。人雖出于商賈,卻有豪俠之概。”
從陰陽的角度來看,左宗棠站在明處,大家都知道他有貢獻,有功勞。可是我們不能忘記,背后還有一個我們看不見,但卻是真實存在的功臣——胡雪巖。
胡雪巖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幫助左宗棠收復了新疆,保證了我們祖國領土的完整,在這一點上,沒有任何一個逝去的商人能夠與之相比。
我們的時間觀念比較特別,只要現代的商人沒有能超越胡雪巖的,即“后無來者”,我們就認為他就是“今”,所以我們才說“今有胡雪巖”。
曾師金句
1、家庭教育,決定了一個人的基本修養。
2、讀書如果不明白道理,等于白讀。
3、小時候是看品德,不是看才干。一個人品德基礎良好,一生都會很穩固。
4、一個人要包容別人對自己的態度, 不能事事計較,不能總是要求別人。
5、信用是人的第二性命。
6、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認識現實,順應現實,但不要為現實所阻礙。
德行定終身
胡雪巖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他一定有什么成功的秘訣,或是常人不具備的過人之處。其實沒有。童年的生活,塑造了胡雪巖一些很樸素的性格,而這些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1)第一個,勤勞。中華民族是全世界最勤勞的民族,這是每個中國人身上都具有的一種品質。胡雪巖貧寒的家境,造就了他勤勞的品格。
(2)第二個,節儉。小時候所遭受的困苦使胡雪巖清楚,有錢不能亂花。但節儉不是吝嗇,錢要用在刀口上,該花的錢一毛錢不省,不該花的錢一毛不花。中國有句古訓,叫“當省不用,當用不省”,正是這個道理。
(3)第三個,忍耐。胡雪巖如果不忍耐,他是沒有辦法面對一生所遭遇的種種挫折的。我們要了解,一個人如果沒有做大事就算了,既然做大事,就要面對困難和挫折。挫折越嚴重,你就越知道自己是要做大事的人,這樣激勵自己,才能成功。
(4)第四個,講信用。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胡雪巖對此堅信不移。不管公私事務,他都誠信守諾,所以聽到他講的話,大家從不質疑。當時外國銀行不信清廷而獨信胡雪巖,肯把巨額款項借給他,被世人認為是奇跡。這可能嗎?但事實就是這樣。
(5)第五個,不跟別人比。一般人要爭氣,就是跟別人比。胡雪巖非常爭氣,但是他從來不跟別人比。這點是很多人沒有覺悟到的。胡雪巖跟誰比?他跟自己比。很多人跟他講別人如何如何,他總是說那是別人的事,我走我自己的路。我們都認為同業一定會競爭,胡雪巖卻不是這樣想的。他覺得,對手怎么經營是對手的事,自己怎么經營是自己的事。自己把事情做好,不是為了把別人比下去,而是為了證明自己比以前有了進步。這一點,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6)第六個,不求回報。胡雪巖幫助別人,從來不求回報。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常常怕對方記不住我們的人情,就怕別人以后忘記報答,其實這是不必要的。當你給乞丐一塊錢的時候,你會想到將來要他歸還嗎?如果真是要乞丐回報的話,恐怕自己也變成乞丐了。既然我們給乞丐的錢,從來沒想過再去要回來,那為什么幫助別人就一定要回報呢?我們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不圖回報,這才是應有的態度。
(7)第七個,好學的態度。一個人如果從小培養起喜歡讀書、求知好學的興趣,比什么都重要。胡雪巖到哪里都知道自己要學什么,要聽什么,要做什么。他的母親無法教導這些,他的妻子也沒有什么學識,但他能夠自己闖出一番事業,就是靠這樣一種好學的態度。
(8)第八個,英雄不怕出身低。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認識現實,順應現實,但不要為現實所阻礙。胡雪巖的出身是很低的,但是他后來的成就是很多出身好的人都趕不上的。所以,不必介意出身如何,只要肯努力,誰都有可能成功。
以上這8項做人原則就是胡雪巖給我的啟示,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在生活工作中應用到,一定也可以收獲一個不一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