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一篇說到,理財是規劃。既然是規劃,那么在理財前做什么呢?
1.首先,要積累體系化的理財知識。
入門的話,可以從一些基礎的教程、書本開始,建議花費1-3個月。
書本:小狗錢錢,窮爸爸富爸爸系列,有錢人和你想得不一樣,等等,這些是不錯的啟蒙書籍。
課程:簡七、理財巴士,在公眾號上有體系化的課程,包括理財名詞、公式、每一種理財方法的優劣。
自媒體人:目前比較關注的有三公子、力哥說理財、銀行螺絲釘等。
平時可以閱讀金融方面的新聞,保持一個行業敏感度。
2.其次,找到理財的目標。
不要說什么財務自由,太籠統,具象化你的目標。是擁有一套豪宅,還是100萬存款,還是一次環游全球,列出來,估算需要多久。
3.然后,明確你的現狀。
包括:
你的收入,有什么收入來源,以及預見范圍內的可增長空間。
你的支出,包括支出數額,組成類型。
你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有多少。
4.接下來,列出達成目標需要什么途徑,并計算可行性。
對可選擇的理財方式進行組合,分配不同的比例,最終獲得需要的收益率。
一般家庭財務組合:家庭開支+保險+低風險穩定增長投資+高風險高收益投資。
拋棄那些標準的家庭理財結構,找到適合自己的,靈活變通。
比如還沒有孩子,夫妻雙方對風險的承受能力較強,就可以在高風險產品中多配置一些,以獲得更高的收益。有孩子的家庭需要在保險方面增加配置,以穩定投資為主。
理財前需要準備,切忌不懂就去買理財產品,容易陷入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