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主任在一家專業背景屬性的事業單位工作,他是做項目管理和實施的,由于工作突出,單位就把他調到了領導崗位了。但是,因為這是一個虛職崗位,沒有給他太多的任務,雖然工資提高了將近1000元,可是,他瞬間覺得自己不知道該怎么工作了。
自己寫方案吧,發現領導并不太重視,要是投入到具體業務里吧,下面的小兵就得不到鍛煉,感覺怎么都不舒服。于是,M主任在“在行”上約了我。
和他電話交流的時候,我明顯感受到他的沮喪、痛苦之情,明明自己有一身武藝,但是由于自己所處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沒有辦法把自己真正的實力施展出來,整個人都好像架空了一樣。
而為了擺脫當下的痛苦狀態,他不斷去嘗試一些新的事情,讓自己不要顯得那么空虛。于是,他參加了我最近的《思考,快與慢》的領讀活動(http://fastslow.top ),可是在這個活動中,他感到了巨大的危機感。活動中持續高能,大家不斷產生全新的成果,他有一陣陣的恐慌感:之前12年的工作都干什么了?自己未來還能干什么啊!
職場發展重定位問題,隨著他一邊說,我一邊在本子上這句話。
2
我們所處的世界,它的本質是變化。萬事萬物隨時都在發生變化,可我們本身卻并不愿意接受變化,因為我們覺得可能它太費力了:剛剛適應了,就又要做出調整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世界就是這樣,它絕不會因為你的主觀意愿而停止變化。變化出現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隨之進行調整,如果不去自我調整,那么就會出現各種不自洽的情況。
你知道的,我是搞目標管理的,在目標管理中經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如果你還用原有的那種模式去對應,就很容易會出問題。經常有人問我:“老師,我平時還好,但是只要一出差,我的目標和習慣養成都失敗了,我該怎么辦呢?”
這就是缺乏靈活和彈性的結果。
我們來看一下M主任,他明顯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變化:從原有的業務崗位調整成為管理崗位,這種崗位上發生變化,他并沒有跟上趟!所以,極高概率會有問題出現。
我已經將這個問題確定為職場重定位問題。所謂的重新定位,指的就是:當你發生變化的時候,你的位置和狀態從原有的穩定狀態進入到了另外一個狀態時,你必須去尋找一個狀態中,特點、要求、規律分別是什么,對自己的要求是什么?這種變化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比如:環境、行動、技能、觀念、原則、假設……每一個變化,都需要自己趕緊去調整。
你總不會以為,只用一種狀態對應世界,就能很好得活下去吧?
3
上述分析雖然通用,但是比較寬泛,不足以解決職場的具體問題。所以,我給M主任重新提出這個問題的兩大原因:對自己的階段把握不準和人職匹配度下降帶來的問題。我用兩個模型分析了這個問題:
第一個模型是生涯階段定位模型。絕大多數人的職場發展都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探索期、建立期、發展期和維持期。這四個階段的狀態大約是這樣:首先,不斷探索發現一個方向,然后去建立自己在生涯/職場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上不斷努力發展自我,當遇到天花板的時候,維持某一個狀態。
每個階段都有獨特的特點:
- 在探索期里,發展會非常慢,總是感覺沒有辦法獲得巨大的收益,這是很正常的;
- 在建立期里,你會找到一個方向,覺得這個方向是可行的,并且他人也是需要的;
- 在發展期里,你會不斷把過往的積累變現成你的能力或者水平;
- 在維持期里,你可以一直保持某個狀態不發生變化。
通常,探索期都會很長。想想看,你的職場中的第一個建立期和發展期,之前的探索期究竟有多長?它從你出生就開始了,慢慢長大、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全過程,才能幫你完成第一個探索期。
此外,生涯的過程是這四個周期不斷更迭出現的,當第一個周期快要結束的時候,可能第二個周期就會出現:
上圖是一種很理想的狀態:一個周期結束之后進入下一個周期。但實際上,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順利,比如說M主任,他就是正處于發展期尚未結束,就被領導強行拖入進入下一個循環階段,由于自己并沒有跟上這種變化,依然使用發展期的策略在應對全新的探索期,所以必然陷入邏輯的不自洽,掉入情緒之中。
當我把這段內容分析給M主任聽的時候,他大聲喊著:“就是這樣、就是這樣!”
4
第二個就是人職匹配度下降的問題。
來看一下M主任。一開始,他的能力能夠符合職場的要求,同時自己的需求也得到充分的反饋,所以,整個循環是非常順暢的,他在這個良性的循環里不斷實現自我提升和成長。
但是,由于環境發生變化,他的能力和職場要求之間匹配度大幅度下降。一方面,新的職位所需要的能力,他尚不具備,而自己原有的能力,已經不能再應用了。所以,一方面過剩、一方面稀缺,就會產生沖突。
所以,M主任開始到處學習,并且無意識地實踐起來(其實,他自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探索期)。
而M主任的學習,其實就是在向職場外尋求全新的可能。職場的發展有幾個方向:向下發展就是專業、向上發展就是管理、向前后發展是關注產業鏈、向外發展是希望換軌道。
這樣一分析,他就知道了自己的問題在哪里了。
5
兩個模型用來分析自己的問題很容易,但是,一個職場老手的重定位問題中,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要往哪里發展。
通常來說,如果一個職場人不關注增量問題,而只是用存量工作(存量和增量的問題見文章:《職場青年復利式高速成長策略分析》),通常會遇到重定位的問題。由于已經在職場上發展了幾年了,并且不斷強化存量,就會形成路徑依賴,或者是隱形的天花板。
路徑依賴帶來的深坑是:你不敢再隨便展開對全新領域的探索了。比如說等到35歲附近,就會覺得自己都定型了(其實,連生命的三分之一都沒過),就不敢接觸新東西、不想學習新內容,總是想逃避。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職場新人,并且看了這篇文章,希望你可以在職場一開始就讓自己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狀態,雖然看上去開始難了點,但是,那是非常值得的!
還是回答這個問題,重定位自己要往哪里走呢?這個答案是因人而異的,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析和判斷。但是有一點是相似的,那就是去往資源整合的方向。
也就是說,在重新探索的時候,要一邊接觸全新的領域,一邊將自己原有的積累進行有機整合,形成優勢互補的跨界打擊模式,這是一個高概率成功的方法。此外,也要根據自己的資源、導師、興趣、能力、決策原則等來進行最終選擇。
最后,我想多補充一句,很多人把職場的重定位看得那么重要,其實,生命過程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你關鍵要弄清楚“因”重要還是“果”重要。如果你能夠明白“因上努力”的重要性,就去尋找高概率正確的原因,不斷努力去就好了。嗯,如果這仍然解決不了你的問題,那就直接約我吧!
7月2日,我將發起第二屆鉆石行動活動,本次活動面向全國發起,并且活動費用從原來的199元/人,調整為免費。線上和線下都可以參與,并且,我也在各個城市招募全新的線下活動組織者,組織你城市中的同頻伙伴見面交流。
此外,我也會在這次活動中去找尋一些認定目標管理重要性的種子用戶,我開發的全新課程——月周日目標管理體系,要在產品設計期,找伙伴跟我一起跑通,希望能和你一起前行。
報名地址在閱讀原文中,請自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