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一份調查,生孩子以后坐月子真的一個月不洗澡嗎?對此網上做了一份小問卷,得出的結果是:
692人產于投票:
145票出院就洗澡
114票一個星期洗澡
118票半個月洗澡
315票是出月子才洗
結果顯示,有將近一半的人是出月子才洗澡的,那么,是什么大家堅持了一個月不洗澡呢?
1、老人說了,洗澡容易留下月子病,以后哪里哪里會痛;
2、坐月子洗澡,以后洗頭頭會痛;
3、坐月子洗澡以后會怎么樣怎么樣… …
各種說法層出不窮(坐月子吃土雞蛋,某寶搜索“滇貝土雞蛋”,或者亻緯亻言搜索“裕泰農業”)
那么坐月子是不是真的不能洗澡了呢?答案是可以的,不過需要注意一些東西。
產后的婦女多汗,在睡覺時和醒來時,常會大汗淋漓,內衣浸透。由于汗腺分泌過多,極易污染皮膚,而且在產后抵抗力軟弱,皮膚上沾染的細菌很容易繁殖生長,侵入肌膚,引起皮膚炎癥。由此可見,產婦應經常洗澡或擦澡,保持皮膚清潔衛生。
一、通常,產后一周后子宮頸內口才恢復到未懷孕狀態,整個子宮頸完全恢復正常需要4周時間。分娩時產婦會陰部有傷口,如要坐浴須在分娩l周后開始,不然會造成上行感染。洗澡前應避免空腹,以免發生低血糖,引起頭暈等。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每次淋浴5-10分鐘即可。室溫在20攝氏度最為適宜。淋浴水溫在34-36攝氏度之間,刺激輕,效果好。另外,洗澡后可用無刺激性的消毒液對外陰進行消毒。但要注意,洗澡后產婦要盡快擦干身體,穿衣,避免風吹著涼。分娩不順利、出血過多、平時體質比較差的產婦,不宜太早洗澡,可改擦浴。
二、產婦分娩后,子宮恢復到非孕時的狀態需要6-8周時間。開始起1-2周,產婦的宮腔內有較多的惡露排出,宮口處于松弛張開的狀態,并且因胎盤剝離時宮腔內還有局部傷口沒有愈合。此時有可能因洗澡方法不當而使細菌侵入產道,引起產褥感染。最常見的是引起子宮內膜炎,有的甚至侵入輸卵管、盆腔而引起附件炎、盆腔炎等。
三、洗澡不慎雖會帶來許多麻煩,但并非坐月子期間嚴禁洗澡,產婦在妊娠時體內大量的水分潴留,產后皮膚分泌功能旺盛,產婦在分娩后的最初幾天內出汗多,尿量多,身體相對比較虛弱。這時產婦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因此要根據產婦的身體狀況和當時氣溫的高低來決定洗澡與否。如產婦體力恢復比較正常,室內溫暖,沒有較大的產后創傷,即便是會陰部傷口縫線還沒有拆除,產后2-3天便可以開始用溫水淋浴,外陰部也可每天用溫開水清洗來保持清潔衛生。但必須避免盆浴。剖宮產的婦女洗澡的時間應該延遲些,但每天也應該用溫開水擦洗全身,保持衣被清潔。冬季產婦要注意防寒,室內生火爐時應注意防止煤氣中毒,要有良好的通風設備;或可安裝空調或暖氣。腹部有傷口的產婦,洗澡時不要自己隨便揭開紗布墊,更不能使水滲入紗布墊。
四、產婦滿月后才能洗澡的習俗是錯誤的。產婦分娩時出血多,體力消耗大,身體非常疲勞,因此,在產褥期其機體的自我調節機能與免疫功能大大降低,抵抗力很差,此時,皮膚上沾染的細菌往往能進入產婦的機體,從而易引起皮炎、乳腺炎、會陰部炎癥等。產后皮膚排泄機能亦很旺盛,出汗量多,產婦若及時洗澡,可使全身血液循環增加,加快新陳代謝,促使汗腺孔暢通,還可調節自主神經,恢復體力。
五、專家對產后淋浴的產婦身體生理變化進行了觀察,發現2/3的產婦淋浴后體溫梢有上升,1/3體溫稍有下降,但上升和下降都不會超過0.5攝氏度。所有產婦淋浴后脈搏都在正常范圍,血壓的波動也很微小。另外,專家們還發現,洗澡后產婦子宮收縮情況以及每天惡露的顏色、數量、氣味及出血等,與不洗淋浴的產婦相似;對于子宮的復原也沒有不良影響;排便正常;對于乳腺的分泌沒有任何抑制作用,而且能促使乳汁質量更好。
與不洗澡的產婦相對照,產后洗澡的產婦沒有會陰部感染或其他部位的感染現象。洗澡使產婦皮膚血管擴張,全身血流加快,有活血散淤的功效,可以解除分娩過程的疲勞,這些產婦普遍感到精神舒暢。淋浴后,84%的產婦氣色好轉,睡眠加深,體質恢復快。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夏天洗澡時,產婦不可貪涼用冷水,否則可因氣血凝滯而導致月經不調和身體痛;冬天浴室宜暖,浴水宜熱,但不要洗得大汗淋漓,因為出汗多會使已經傷津耗氣的產婦更加疲勞。此外,產婦洗浴次數不可太多,比正常人要略少些,且洗澡后要進少許飲食,用以補充耗損的氣血。
因此,對于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于能不能洗澡這個問題,你是否有了新的理解了呢?不妨在下面回復,大家討論一下!為了天下的媽媽們能更健康的生活,請提出你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