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一周《自控力》的學習,印象深刻以及結合自己面臨自控力提升的地方,有以下幾點感悟。
談到自控力,需要先從科學的角度,從生理上對大腦有一個解剖,自控力也是意志力本能在我們大腦前額灰質皮層掌管的。灰質皮層會因外力改變而改變,比如外力傷害,可以通過訓練,因為自控力像肌肉一樣會疲憊枯竭,所以也可以像肌肉一樣可以去鍛煉。訓練后當灰質皮層的增加了,也就提升意志力。
前額皮層三個區城對應“我要做”、“我想要”、“我不要”,所以我們要清楚的區分生活中“我要做”和“不要”和“我想”這三種力量帶給我們生活的作用。在需要說“不”的時候說“不”,說“好”的時候說“好”,牢記自己想要什么。在對自控力的學習之前,要清晰在生活中的拖延,意志力薄弱,是什么導致了這些原因?那些是致命的錯誤?并且要分析為何犯下這些錯誤?在生活中我們會存在某種方式的癖好或拖延,當看到自己問題的時候,不用自責,而是針對問題找出解決方案,停止抱怨,改變才有機會發生。
當身體的疲累、外在的壓力,甚至睡眠的不足,都會導致自控力的下降。如何增強意志力?通過訓練大腦來達到增強意志力的作用。具體的方法——是冥想,專注呼吸達到提升意志力的效果,讓我們能更專注目標。關于自控力的訓練具體方法:第一、鍛煉,第二、睡眠;第三、放松。這次自控力學習小組,就是通過三種途徑——運動、讀書寫作和冥想,培養訓練我們的自控力。運動,和寫作的結合的時候,是一場身心合一的旅程;冥想和寫作的方式,是一場知行合一旅程。
印象最深刻的是導致自控力無效的,是“道德許可效應”。舉例說明:一個慈善家,他更容易找到放縱自己的理由,他會認為,嗯,我已經這么好了,應該得到一些獎勵,所以,我可以享用巧克力或美食。比如,學生在一次考試結束后,更容易熬夜,享用美食、抽煙喝酒,因為有一個合理的理由,會在心里說,我已經這么好了,應該得到一點獎勵,當我們自控力專注的目標是在結果的時候,容易忽略其實是專注過程更有意義。自控力很容易被自我內在概念的東西麻醉了自己。甚至有時僅僅只是想到,就以為自己做到了。把自己頭腦里關于未來的一個想象,而因為這份想象獲得的一份滿足,也為自己放縱,找到了一個合理的借口,錯把可能性當成目標。頭腦期騙了我們,我們為理想的世界做預估,卻生活在現實的世界中。
所以,要有足夠的覺察和認知,覺察到當內心對未來有份計劃期待,升起一份好的感受,或是有一個好的行為都時候,馬上要覺察下一刻行動的念頭,覺察到它,不要停留在自控的目標上,而是要去覺察到,我什么樣行為促使我達成自控的目標,關于自控的行為,我做到了什么?去多一些的覺察,而不是停留在對未來目標的一個幻想或期待上。所以為自控做出行動,在行動上自我覺察和總結。
舉例說明:在超市購物,折扣和降價會誘惑作出反應,當暗暗高興因買了折扣的東西我省錢啦,而沒有專注到我今天的支出標準是多少?我到底需要什么?以為自己買到了便宜的東西,其實只是在支出的限額里買到便宜的東西。能在具體的對境中時時找到真正目標,才能真正達成自控力的提升。
在生活中,當自控力失敗的時候,會更多帶來罪惡感和羞愧。比如:意志力目標是再也不酗酒了,因為又喝酒了,帶來內在的罪惡感和羞愧,本身醒酒后身體的感受不是很舒服,又因為自控力失效,會帶來更多的罪惡和羞愧感,進而帶來情緒的低落,因情緒的低落,可能會造成今晚或者以后喝更多的酒,又帶來更大的罪惡感又驅使他們再度飲酒,于是在生活中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的模式。甚至我們會自暴自棄,說“反正已經這樣了”,“那又如何?”所以關于自控力,有的時候,要學會給自己一個不太高的目標,因為往往更高的目標如果達不成,就陷入罪惡和愧疚,所以要學會諒解自己,諒解自己會讓自己放松,接受自己而不是自責;學會從小的目標開始,進而帶來成就感和提升我們的積極性。
我們要清晰的明白,學習有效的知識,是要提升洞見而不只是學習知識,知識并不會帶來,命運的改變,但是體驗可以,培養自控力的過程就是體驗生命的過程。
自控力的培養,更多的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培養自控力,但是卻不依賴自控力。當一個人還沒建立起良好的自控力,一個人的力量是很薄弱的,很容易因為力量的單薄,無法堅持。所以借助社會群體的效應——共修的力量,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建立良好的習慣和信心。
感謝自控力lab,讓自己從生活中每一個念頭的覺察,每一次小小行為的堅持做到,達成自己理想的自控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