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陽
前段時間有一篇文章朋友圈火爆一時。它的標題是《我上了985,211,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一無所有丨或者,也不能這么說》
一個老同學深夜轉(zhuǎn)發(fā)了她,還配上了里面的幾句話和一個大哭的表情。
“來自城鄉(xiāng)小小結(jié)合部
沒什么特長
本來以為自己除了學習什么都不會,
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連學習都不會
臉盲并且不怎么會交朋友”
天啊,這明明就是在說我啊。
這個女同學長相白凈,且高瘦,一米七的個子,雖然智商普通,但是十分勤奮刻苦,小學的時候就是一匹黑馬,中學的時候是衡中的公費生,如今就讀于首都對外經(jīng)貿(mào),家庭條件不錯,懂得穿搭和化妝,讀了大學后割了雙眼皮更是俊俏。對了,還有一個恩愛的男朋友。
但是她的字里行間仍然透露出了隱隱的自卑。說實話,我們看著她成長得這條路幾年來走的順風順水,覺得這樣順心又靚麗的生活似乎不值得再去感到自卑啊。
而我,才是自慚形穢的那一個,明明都是一般大的年紀,也曾在同一間教室聽同一個老師講課,人家的才能拎個個都比我強,人家比我漂亮,比我有氣場,專業(yè)也比我學得好。說實話,再在聚會上坐到一起的時候能不感覺到自卑嗎?
然后我突然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事實,幾乎是所有人多多少少的都有自卑心理,十個當中就有九個,而另外一個,可能也自卑,只不過是隱藏的太深,我們從沒有發(fā)覺。
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小時候的字典里是沒有自卑這兩個字的,天天都是沒心沒肺的過,無憂無慮的活。而覺得自卑好像是從聽到了不停地有人和我們做對比開始,我們的生活,好像就不只是有自己那么簡單了,充斥了越來越多的外人。
相信這樣的話你一定聽到過不少。
當你哭鬧的時候,就會聽到“你看看隔壁家的小哥哥多懂事多聽話”這種話。
當你因為貪玩沒有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就會聽到“怎么人家的孩子就能管好自己考高分,你就不行呢?”這種話。
當你的弟弟妹妹和吵架的時候,你就會聽到“為什么我的小伙伴的哥哥就給他買那么多的玩具還帶他出去玩呢?”這種話。
后來我們都在對比中漸漸長大,也就真的習慣性的去拿周圍的一切事物包括自己去做對比。
你看,她穿的比我有氣質(zhì)。
你看,他比我有人緣。
你看,他們都比我會說話。
我們只去關(guān)注那些比我們更贊更優(yōu)秀的人了,卻很少看得到那些比我們不太如意的人。
大概在幾年前的時候,我不漂亮,也沒學可上,什么也不懂,還常常遭受到別人的教訓和教導,那些日子真的是太灰暗了,所以我非常自卑,常常躲在家里不肯見人,或者跑得遠遠的去一個沒有任何熟人的地方,就連過年的時候我都沒去任何人家聚會串門。
自卑這件事太嚴重了真的會非常的折磨人,所以有一天在明亮的太陽下,我在一個本子的第一頁鄭重其事的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希望有這么一天,我可以自信滿滿的,目光閃亮的走在各種各樣的大街小巷上,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也曾是一個膽怯的,羞澀的,自卑的覺得自己特別糟糕的姑娘。請給我時間,我愿意讓自己慢慢長成那個勇敢無畏,傲嬌自信的樣子。
寫完后我大哭了一場,我覺得要變得多優(yōu)秀才能夠拋下自卑擁抱自信啊,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我要活的多么努力多么拼命啊。
后來這個本子連同這個目標被我擱置在了一邊,連同很多歲月的小事都被我忘記了,這個夢想看起來有點難,又好像微不足道。
直到在今年的時候我看了哈佛的《幸福課》,才發(fā)現(xiàn)在哈佛里有一般的人都患有抑郁癥。
在哈佛大學里的人們常常拿自己和別人做對比,而且是去拿自己某一方面的弱勢和別人某一方面的強勢做對比,細想想這樣怎么能不感到自卑呢?
今年聽到我非常喜歡的張國榮的一首歌,瞬間被感動,叫《我》,里面有一句非常經(jīng)典的被無數(shù)人傳唱了很多年的歌詞,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
所以我漸漸明白了,這世界上比我美的人很多,比我有才情的人也很多,比我賢德的人還是很多,可是這并不能再成為讓我很沮喪的理由了,因為我真的比從前的自己好了很多。
羨慕但不要盲目,知足也要知火候。
我現(xiàn)在仍然和很多年前一樣,不漂亮,也不聰明。
但是我已經(jīng)漸漸能聽到周圍有人對我的信任,肯定以及贊揚。
我已經(jīng)慢慢地把自卑這個小怪獸打跑了。所以說人生是一個與自我博弈的過程,不存在于和任何人的較量。
我是獨一無二的我,你亦是一個天下無雙的你。
歡迎關(guān)注公眾號 每夜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