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來,外面嘩嘩聲清晰可辨,昨天晚上還是陰天,想著天氣在今天應該停雨了,這雨可能在半夜就開始下了,從樓上下來看到地面上已經處處是水洼,嘩啦啦伴著冷風。這個時間點正是上班上學的時候,不寬的道路上走起來有些擁擠,加上路邊人們習慣地停著車,路面僅剩下一半的寬度。下著雨,來往的車輛走的都不快,在這局促的道路上小心翼翼行駛,或駕車,或騎車,穿著雨衣的,打著傘的,相互避讓又盡力前行。
以往每個下雨天最讓我頭疼的就是騎著摩托穿著雨衣,全身都被罩住了,唯獨臉遮不住,稍微大點的雨,飛吹雨飄,打的睜不開眼,雖然身上沒淋著雨,但臉上的痛苦感受就如同自己無遮無攔站在大雨里一樣,讓人憤怒煩躁,越是下雨越應該謹慎慢行,但為了減少痛苦,心里又急迫想加速,結束這雨里行程。
但臉上的痛苦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在于雨多大,在于雨衣的設計都很不貼心,帽檐設計的太軟,風雨大點走起來就被風吹得向后面飄,臉就完全暴露在雨里,這是很讓騎車人不爽的一點,這帽檐的設計我覺得應該是雨衣所有部分最重要的,硬度夠才能支撐雨不打到臉上,不迷眼睛,這樣才能確保雨天里行車安全,比起用雨衣擋雨,確保使用人的安全必然更重要。
前不久看到有人買了帽檐硬實的雨衣,帽檐是雙層的,下面的一層可以放下來遮住臉,心想以往粗糙的設計終于有人改過來了!迅速地去買了一個,這種重新設計的雨衣用起來比一般的好很多,帽檐牢固,雙層帽檐兼顧了為臉部充分遮雨。雙層的設計是亮點,也很必要,因為即使帽檐堅實,人騎車走在路上,雨也會被吹到臉上,雙層帽檐下面一層下拉就能把臉部遮住,等于是在堅實的帽檐下又加了一層遮雨罩,雙層防護,既實用又更安全了。
有了這個新雨衣,雨天里騎車少了麻煩,多了耐心謹慎行路了,我覺得這種新雨衣還有升級的空間,并且是解決痛點的升級。我們知道現在的雨衣頭部和身體是一體的,在雨天里,扭頭看周圍情況很不方便,一扭頭就被雨衣遮住了視線,這樣就很不安全,比如在十字路口,你只能看著對向來的車,左邊和右邊就被遮擋了,我覺得最好的雨衣是能充分遮雨,并且對視野的影響盡可能小。我在想如果新雨衣進一步改良升級,將雨衣的頭部和脖子以下設計成分體的,或者是采取頭部可以靈活轉動的設計,就可以解決視野狹窄的問題了,這樣的雨衣必定更受歡迎。
誰都喜歡那些解決用戶痛點的商品,尤其是日常用品的改造,不用很高的技術含量,可以帶來無數人的受益,能讓以往普通的,習以為常的東西耳目一新,與人更親近,這是了不起的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