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男色”背后是什么---反思消費社會下的女性身份一文中,作者對男色現象的表征和原因做了詳細的解構分析。當今男色消費的狂熱不得不使人們對社會審美和其背后的性別權力結構及消費在其中的作用產生某種思考。
? ? ? ?自古對美的崇拜本是人正當的心理訴求。審美過程包括自審和他審,其審美標準均是時代風貌的反映。女性對男性的審美不應過分被夸大議論。而至于男人本色和女人本色的固化認知,則真正與男權至上的社會相關聯。男人本是一家之主,承擔著支撐整個家庭的繁重業務,而女人則主持家生育,在家庭里屬被支配的地位,因此在傳統社會認知中,男人的形象應是粗獷有力堅韌剛勁的,而女人則應當是溫柔賢淑恬靜嬌羞的。這種觀念恰恰是男權主義的固化的反映。若是有所謂偽娘與女漢子之類的形象,顯然就與傳統格格不入了。這就是有些“男色”堅定大男子氣概的原因。
? ? ? ?古代在傳統性別審美觀念影響下和男尊女卑社會的決定下,男人對女人的審美成為社會主導的審美,男人和男人之間,女人和女人之間的審美均是顯示地位和受寵地位的象征,在社會中女人則處于被審美的地位。除非是如手握大權的武則天之流,很少有女人真正掌有男色審美權力。而如今隨著傳統男權社會的逐步瓦解,女人則掌握了更多話語權和審美主導權,在此背景下,男色消費也顯得不足為奇了。而傳統的男性單向審美,也逐漸轉變為男女雙向互動審美。顯然這是社會進步的象征。
? ? ? ?而在這個傳統男權社會的解構期和平權社會的建構期間,男性審美過程和女性審美過程必然存在沖突,這體現在審美活動的最終利益目標所在。由于轉型期的艱巨性和曲折性,男權導向在一定時間內必將長期存在,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如作者所說當今男色審美終究彰顯的是男權。
? ? ? ?然而作者最后將男色審美歸結到男權至上上來未免有些言過其詞。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女色消費到男色消費的轉變過程中,資本力量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說,男色已異化為資本之工具。利益至上的資本力量敏銳的察覺到并引導著人們日益更新的審美訴求,并將其放大至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以此產生審美產品供大眾消費,之后再根據大眾產生的全新消費訴求進行再生產。這一資本運作過程無疑是男色消費日益攀升的強力推動力,同時也促進了社會審美和性別權力結構關系的轉型。
? ? ? ? 總之,時代新事物的出現必定由于其空前性特征而具有某種進步性。如何積極引導社會審美,如何消除傳統性別偏見,建設更加公平和諧的社會,才是我們應當真正追求的命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