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看這部經典影片《楚門世界》是在大學寢室里,那時候通過室友總會推薦經典的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盜夢空間》《肖什克的救贖》等等,看過最長的一部電視劇是《絕望主婦》追了八季,估計這是我看過最入迷的劇了,現在還有點懷念。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條說說,剪云,破水,曬景,縫雪。
然后又重溫了《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
他從一出生就從幾個嬰兒中被選中,“一出生就是明星”在這個圍繞著他來運轉的世界中,無論有夫妻之實的妻子,還是從小玩到大的玩伴,甚至是將他撫養大的父母,這些的一切都是拿著薪水工作的演員,對于他們來說這僅僅是一份工作,以及成名的機會。
躲在“月亮”上操作著這個世界的導演就像這個世界的上帝一樣,可以任意操縱人的生死,為了扼殺楚門的探索欲望,他設計了楚門父親葬生大海的這一幕戲,從此楚門便與水絕緣,在長達20多年的生活中,未曾敢踏出這個桃源鎮半步,直到一系列的意外事件,才使得楚門選擇踏上了沖出這個世界的道路。對于這個世界,楚門一直都抱有著絕對的信賴,在他看來一切是那么的美好,早上興沖沖的出門,與鄰里街坊打著同樣的招呼,和賣報人每日的寒暄,工作上頗為照顧的上司,這個世界對于他來說沒有一絲惡意,也正是他的單純善良,讓那些看起來漏洞百出,只需要細細推敲一番就能看出的劇組破綻變得天衣無縫。楚門即使這個世界的主角,也是這個世界的囚徒。
楚門在影片的最后一刻毅然的走出那扇通往真實世界的大門,這個片段相信能在不少人的心中掀起思想的巨浪。這個決定沒有所謂的對與錯,也許是出于對真實世界殘酷的無知,又或者是出于對真實世界的向往,或者是出于對只見過幾面的初戀女友的思念。但無論如何,楚門是一定會踏上這條道路的,因為人性的使然,自由純真的楚門在“世外桃源”的環境下長大,在他的身上一直留存著人的最原始的探索的欲望,對自由的渴望。面對導演的勸誡,如果是我,我會如何選擇呢?或許我會更傾向于生活安定,無憂無慮的“桃源生活”。外面的世界又何嘗不是另一個牢籠呢?這讓我想起了《圍城》中的一句話,“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
克里斯托導演,能夠操控桃源鎮的一切,小到人員事件,大到“生死”,但就像楚門對他說的“你無法在我的腦內裝攝影機”,或許上帝能夠操控一切,但唯獨思想不能。這也許就是這部影片最想告訴我們的。我們的生活其實也像楚門一樣,從小就接受著父母的設定,要好好讀書,將來才可以考上好大學,考上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有了好的前途才會有好的婚姻,只有這樣走,才會迎來成功!有錢,有地位,才是成功的人生!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著自己的想法,有人喜歡打球、有人喜歡繪畫、有人喜歡攝影等等,有著這樣或那樣的愛好,但現實不允許我們那樣想,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只能選擇妥協,繼續在“楚門的世界”里生活,只不過我們并不是世界的中心罷了。人的恐懼不少源自對未知的恐懼,然而還是有人寧愿踏入一個未知的境地也不愿在安逸卻有可能是虛假的現實中安然度日,正是永恒的困境造就了永恒奮斗。
總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一根羽毛上的閃爍著自由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