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產階級這個概念,印象最早來自歐美,電影電視劇中的青年才俊,住在一個寬敞的house里,開著漂亮的汽車,男的西裝革履,女的妝容精致,出入寫字樓,大家美其名曰:white—collar worker,如此這般,才謂“中產”。
后來,祖國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面,好多人憑借各種政策的東風,迅速躋身于有錢一族,具體的表現為:大金粗鏈子,蛤蟆鏡,袖子未撤標簽的西裝,手里沉甸甸的大哥大,揮金如土,豪氣沖天,可是,大家再暗地艷羨的同時,嘴上不屑道:瞧,那個暴發戶!
二
時光推送到現在,精英們或接受了國內名牌大學的高等教育,或國外鍍金攻讀學位歸來,他們相對年輕,以30—45歲居多,生活在一線大城市(后來可延伸至發展迅猛的二線大都市)年收入在10—25萬之間,其中還不乏有豐厚的年終獎金、帶薪假和再教育機會,投身在金融、咨詢、互聯網、新媒體等節奏明快、競爭激烈,壓力當頭的行業里,衣著光鮮,舉止得體,被麥肯錫成功界定為:新中產階層。
初識新中產階層,最大的感覺是他們對品質的孜孜以求。他們有著科學嚴謹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具體可在住房、食物、服飾、代步交通、休假、家居用品,甚至是電子設備更新換代最緊跟的步伐上可見端倪。他們的父輩也許還是身陷茶米油鹽瑣事支出算計的小市民,也許更有在繼續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靜農家生活,他們的親朋好友還大部分在三線城市安身立命。于是,自帶光環的新中產階級就成為父母口中常帶的自豪的牽掛,親戚友人心中為之奮斗的目標楷模。
隨著經濟形勢的蓬勃發展,新中產階層也呈現迅猛之勢。學者們預測:2020年,中國超過一半的人口都會成為新中產階層。可專家們忽略了股災、失業、經濟危機等未知因素的影響,所以現實之中,新中產階層群增長的速度并沒有達到預期,所以,到2016年的今天,僅有20%左右的中國人口躋身這一階層且時刻擔憂一不小心被這個階層拋棄。
三
一旦到達新中產階層,本以為可以深深松口氣了,可以好好的按照自己的心愿單一 一完成海邊休假、庭前養花、后院種菜的美好生活了,可是,別忘記了,貨幣在迅速貶值,時代在飛速發展,就在一夜醒來,身邊的百萬富翁已成昨日黃花,萬千個千萬富翁平地而起,而且,房價,要命的房價,硬生生把以前純粹享受生活的新中產階層徹底打壓在谷底,剛剛滿足了剛需,學區房花園洋房改善型的郊區別墅都在鬼魅一般的熱情招手,蠱惑著牽引著新中產階層追隨的目光。
于是,新中產階層開始了新一輪的蠢蠢欲動,而且他們也警醒的發現在身邊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面前,他們的自信簡直薄如蟬翼,在真正的富豪階層不堪一擊,孩子高昂的學費,家中老人的贍養,自己未來的退休生活品質,無不時刻接受著時代的沖刷,他們唯有進取、唯有競爭、唯有勃發,才能在這個機會更多,同時兼具不穩定性以及殘酷競爭力的社會維護自己的階層形象和地位,甚至,他們經常自我安慰:為了下一代的更好立足,現在的努力,都是值得且必不可少的。
四
越來越多的新中產階層既渴望得到“新中產階層”這個榮譽,又強烈感覺到這個美譽帶來的負重。根據著名的財富二八定律,新中產階層遠遠沒有達到財富金字塔的頂端,而在這個“勝出者獲得一切”的社會,只有為數不多的20%的金字塔尖端的人正在過得越來越好,大部分其他人(主要是新中產階層)都只是在勉勵維持——甚至,當大病、大災等不可預知的災難來臨時,他們頓時感覺所謂的中產也就是一個很輕的殼,外表堅強,卻一擊就碎,甚至有時候,大部分人們感覺中產這個帽子是別人扔過來的,只是正好落在了符合所謂的條件的自己頭上。
友人80后人,京戶,有車,環內城房產3套,家庭年收入50萬,是所有人眼中真正的中產階層,聚會中常被同學們叫喧道:你的生活叫生活,我們的生活叫活著。一臉陽光的他在肯定自己成績的同時卻也是憂慮重重:孩子上學的擇校,生病老人的照料,自己職業生涯的瓶頸。他們考慮問題的廣泛已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視線之外,所以,他常說:我是運氣好,畢業剛好進了高薪國企,談戀愛時恰巧對方條件都不錯,該低價買房的時候買了房子,我是一不小心被中產了的啊。
好吧,這些一不小心被中產了的人們,我們是否也可以步其后塵,在此生經年,也被惡狠狠的被中產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