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8歲的張三是一名博士生,他一直驕傲于自己的學歷,認為自己算得上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然后自從他聽到了老板的一句“博士又如何,還不是給我打工”之后,他的心理開始有了些許的變化。
“我為什么要讀博士?”張三一度問自己,“為了工作?”他搖搖頭,覺得這個理由不充分,如果為了工作自己大學畢業就可以去找工作。大學畢業的自己才23歲,風華正茂書生意氣。如果工作到現在,按照大學畢業同學的平均工資看,自己5年間可以賺小20萬,然后自己選擇了讀研、讀博,前前后后加起來又花費了小10萬,這樣一來,自己比同期大學畢業的同學損失了30萬左右。然而這不算結束,別人婚姻美滿,兒子已經幼兒園大班了,而自己卻還是孤孤單單一個人,年紀大了,對相親更抵觸,好像自己就是賣不出去的商品,得需要別人挑挑揀揀。
張三糾結了一周,就是因為搞不懂自己為什么要讀博士。
“為了今后的發展?”有可能因為這樣。張三嘴角一抹微笑。博士的學歷高,可以在北上廣等大城市找工作,今后的發展肯定更加好。北上廣機會多,人才多,伯樂也多,自己作為名牌大學博士生,導師是業內大手,憑借這些優勢肯定飛黃騰達。大學畢業生的發展怎么會有博士生的發展好呢?張三自嘲自己一直被問題糾結。發展才是硬道理!他重重點了點頭,果然自己的境界還是高于普通大學生,不僅僅被工作所束縛,不僅僅是有一份工作就可以,這份工作一定要好,要倍兒有面子。“同期大學畢業的他們,還不是在小山溝里忙于自己的工作,早起晚睡,累得像狗,就算我和他們賺的一樣多,但是我的工作輕松,他們一輩子也就那樣,我還有無數可能。”張三暗自打氣,順便發了一個朋友圈——“為什么要讀博?為了今后的發展!”同時配上了自己博士畢業照。
睡了一晚,張三覺得精神百倍,拿起手機,坐在馬桶上刷著朋友圈里的評論和點贊。親戚朋友一致給自己鼓勵,“我們家三兒就是厲害!”,“三兒就是有出息”,“高材生”云云,突然老板的評論讓他有點失落——“我只是專科畢業,不一定比你一個博士畢業的發展差”。
“是啊”,張三忘記了,自己的老板就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專科畢業生,而自己的發展就是給一個專科畢業生打工么?這樣讓自己的同學們聽到還不笑死?以后同學聚會該怎么解釋?張三模擬了一下同學聚會的場景——
“哎呦,張三現在在哪里高就啊?”
“我……”
好像怎么回答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提起褲子,沖了水,張三渾渾噩噩吃了早飯上班去了。
到底是為了什么呢?揉了揉自己沒洗的頭發,張三覺得自己都崩潰了!讀了5年碩士和博士,現在竟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讀,工作不是,發展也不是,到底是什么!
于是他開始上網去看一看別人是為什么要讀碩士和博士。有人說,“是為了工作,北京大企業就喜歡高學歷人才,你一個普通專科的人家根本不要!”也有人說,“我讀碩士是因為本科生太多了,人家都去讀,我也去了啊。”還有人和張三認為的一樣,“學歷和發展掛鉤”。翻了大半天,自己還是看不到想要的結論。
又是一周,張三覺得自己已經瘋了,天天問自己就一句話,“為什么讀博……為什么讀博……”張三媽覺得自己的兒子可能是讀書讀傻了,就想去自己會看邪病的三姨家給張三看看,于是晚上回來的時候拿著一些亂七八糟的符塞進張三的衣服里,說是驅邪。
張三氣得直跳腳,自己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竟然還會用封建迷信來治病,況且自己還沒病,和老媽大吵了一架之后,躺在床上生悶氣,覺得氣過了,拿起手機,刪了自己上一條朋友圈之后,又發了一條——“我為什么要讀研讀博?”
關上手機,他就睡著了。
“你可以問一問23歲的自己,那時候是23歲的你讓自己去做的決定”,老板又給他評論了,不知道28歲的張三會不會在夢里見到23歲的自己,聽到自己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