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Angel 寇蓓蓓,一個一直在找回自己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會學習知識、學習技能、學習經驗,就是沒有人教你“情緒”,“什么是情緒”以及“如何處理情緒?”而情緒偏偏又無處不在,有些人被情緒所奴役,有些人被情緒所指引。
你和任何人的關系皆是你與自己的關系的投影。
沒有“內鬼”,招不來“外賊”
有一次,同事過來跟我說“嘿,應該去收拾會議室了”,我突然覺得很尷尬,頭腦里面各種聲音冒出來
――啊呀,我自己怎么沒注意到?太丟臉了!失職!
――你怎么連收拾會議室這種事情都做不好!還讓別人提醒?
仔細去辨別這些聲音,它們都是真的嗎?
第一個聲音,是我在自責,怪自己沒有留意,沒有用心,認為自己不夠好。
第二個聲音是我媽媽的聲音,我小的時候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原生家庭種下的種子,現在成了我嚴苛的內在父母,讓我覺得“自己不夠好”。
自卑、沮喪、自責,這些情緒的本質大多來自“我不夠好”。換一個內在強大的人可能就不會有這樣的情緒。所以,內鬼在,外面的風吹草動才能對你造成影響。先是我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別人的言語才能擊中我。
孩子是天使之鏡
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控制者模式,控制者模式會在當爸當媽后愈演愈烈。
有一次我讓大寶把看完的書收拾起來,結果我說了至少三遍,她是應聲了,可還是沒有收,我怒了:“我說了幾遍了!趕緊放下手里的東西去收拾!”
我一驚,突然間我好像回到了童年,我媽的聲音在耳畔響起:“啊,我讓你去XXX,要我說幾遍?”也是這種不耐煩的口氣。我有點害怕――感覺自己做錯事了,很心慌,趕緊二話不說地去完成媽媽說的事情。
在我的原生家庭里,父母的指示是不容得違抗的――其實我也不是故意違抗。在我的信念里,被種下這樣一條――沒有按照父母的指示就是不尊重父母。可是,這是真的嗎?沒有按照父母的指示就是不尊重父母嗎?不是,孩子有孩子的天地,她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每一個情緒背后都有一個信念在,而孩子是我們的鏡子,幫助我們照出這些以假亂真的信念。
情緒日記里的深(深)挖(WHY)
情緒日記是我檢視情緒最常用也是最管用的一個方法。我不需要向任何人傾訴內心的煩惱,我只要自己寫給自己,對自己敞開心扉,剖析這些情緒。而實際上,也只有自己能幫得了自己。
――為什么會有這個情緒?
――這個情緒背后是什么信念在?
――這個信念是真的嗎?
我們本自具足,無須外求,情緒日記可以讓我們拿回自己的力量。
閱讀是靈魂進化最便捷的方式
知易行難!在自我修行的這條路上,UP讀書會一次一次給了我扎根的土壤。以前關注提升育兒技巧,可是技巧只能解決一類問題,它到不了心與心的碰撞。
閱讀成了我的一日三餐,我汲取書中的養分填補靈魂的缺口。在一本本書籍的滋養下,我一次次地清理、拂塵,心漸漸地清明起來。曾經蒙著塵土的心靈,曾經迷失的自我,漸漸地回來了。
“人生不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是為了更好地成為自己”,而閱讀則是靈魂進化最便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