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吳軍在《硅谷之謎》中剖析“如果說從工業革命開始到二戰前大工業時代的科學基礎是牛頓力學,那么以硅谷為代表的信息時代則具有不同的科學基礎,即控制論、信息論和系統論。”
控制論在工業過程控制中的設計是,通過事先設定一個具體目標參數,且過程軌跡也朝著那個參數運動,工程師們不再像機械思維主導下提前獲得系統準確無誤的全部可能的參數,而是在系統實際運行過程中不斷根據一組組允許有偏差的位置、速度實際測量值計算出當前應該有的速度和方向。也就是說,信息時代的過程控制是以反饋思想為基礎的不斷更新迭代過程。
機器運轉如此,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與成功更是如此,在我看來,讀書就是成長過程中最好的糾偏方式,比起與前人的卓越或同輩的翹楚相比較,不如和過去的自己做對比,只要不誤時光,也就無愧于心。
輕率討論成功難免顯得太過雞湯和虛妄,美國作家丹尼斯.韋特利的《成功心理學》若是以書名判斷,很容易錯過一次自我更新迭代的成長機會。
心理學本就是一門實驗為基石的科學研究,對于每個個體的成長經歷來說,追求成功的過程本就是一次偉大實驗,何不在實驗過程中通過更多的理論基礎讀懂自己從而把控自我呢。
【什么是成功?】
丹尼斯在《成功心理學》開篇首先探討成功的定義,他始終將實踐作為探索大腦、心理和行為規律的最重要方法。原因很簡單,實踐是探索事物間因果關系的最佳方法,而因果關系則反映了世間規律的最高層次。每個章節結尾處,丹尼斯都會提供邏輯清晰的問題列表,供讀者對照自我得出答案,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回答問題的唯一目的辨識認識自己。
心理學在科學的陰影下經過漫長的跋涉仍然未能走出神秘、模糊、不具有絕對說服力的前科學階段,一提起心理學大多數人本能反應都是類似于占星算命之類的偽科學手段。心理學家對思維和行為的實驗研究遵循著所有科學領域所遵循的科學研究的基本原則。與其說丹尼斯在教人們怎樣獲得成功,不如說他通過《成功心理學》向我們展示如何利用心理學知識與常識讀懂自己的行為與思維,通過運用心理學手段,根據我們期望達到的不同目標幫助我們更加靠近成功。
【自我】
無論在成長、讀書還是職業生涯中,自我都是我們不可避免第一個要面對的對手。《成功心理學》從第二章到第七章分別涉及自我意識、自尊、自我約束、自我激勵等等,這些復雜的內心戲在現有的教育體系中我們很難得到精準的、個性化的指導,那些基本的人之所以成為人的根本命題從小就奔灌輸到了標準答案,然而,我為什么會使現在這樣,我將要努力變成什么樣這樣獨一無二的問題,顯然學校教育中的老師不會留意回答。丹尼斯的《成功心理學》在第一時間就是解釋這些本源性的困惑,因此,讓若你是剛剛步入大學校園,或是正在迷惑就業還是深造的大學畢業生,抑或是在職場摸爬幾年依舊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與未來的職場小白,這本書都會從不同側面給以助力。
【職業與金錢】
成功不能單純用金錢衡量,但生活的幸福感必須由金錢作保障。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羞于談論金錢,突然某一個時間節點后,社會又變得唯金錢論。錢,是我們立足于這個社會的一個必要條件,如何獲得能夠滿足需求的錢就變成了一門天大的學問,丹尼斯的《成功心理學》不僅從職業規劃的角度向我們展示“如何積極思考”不斷面對生活與工作中的挑戰,難能可貴的是,他向我們指出一個理性且負責任的社會人應當有能力打理自己的財富。這里的財富不僅包括真金白銀的貨幣,更包括一去不復返的時間。
第八章的資源管理,把時間與金錢統稱為“資源”。我們正是要憑借這些人人都有的資源獲得獨一無二的成功。
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活動,如何制定計劃,如何克服拖延,如何理財,如何消費……丹尼斯事無巨細,因此,這本書根本就是一個幸福生活指南,從中獲得的不是一碗雞湯下肚后一時的激情澎湃,而是實實在在的技術要領。
就像硅谷的奧秘并不是眾所周知的氣候、斯坦福、風險投資、政府扶持等,就像硅谷的成功不可復制一樣,我們每個人的成功同樣不是單一的數字積累,成功最大意義就是在追求成功過程中對自我的不斷挖掘,對未來孜孜不倦的向往,這也就是生命不斷更新迭代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