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凡
為了避開“每逢佳節胖五斤”的魔咒,我從年前就計劃好,春節期間一定要管住嘴,邁開腿。最低標準是:不掉秤可以,只要不長秤就算成功!
從大年三十晚上年夜飯開始,我就有意識地控制自己,只吃七分飽。大年初一堅持的也很好,沒有長秤。
可是從大年初二,開始走親訪友,每次親朋好友們在一起推杯換盞,在歡聲笑語中不知不覺就吃多了……結果可想而知:長秤了!
像我這樣患有“間歇性自律”的人好像還不在少數。
比如有人說好減肥,卻只堅持鍛煉了一周,就再也不想去健身了;
有的人說好要早起,卻只早起了三天,第四天早上鬧鈴響過之后卻仍呼呼大睡;
有的人說好要自學課程,剛剛學了個開頭,就將大把時間浪費在刷手機玩游戲當中……
而我最近過年放假在家,好像原本自律的生活也漸漸被過年喜慶、忙碌的日常所打斷。
為什么很多人都想自律地生活,可是結果卻往往都以失敗告終呢?
其實是他們都是陷入了“間歇性自律、持續性懶散”的惡性循環當中。
很多厲害的人,過得比別人好,并不是他們有多牛叉,而是他們更懂得“習慣性自律”,也就是“持續性自律”。
他們將自律當成了習慣,把自律當成了熱愛的事情。
他們知道“正確的事情要重復做”,他們懂得成功沒有捷徑和秘訣,只不過要比別人多一點堅持和努力,多做一點反人性的自律而已。
而我們普通人,即使明白這些道理,也不愿意在實踐中付諸行動,不愿意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做事。
每到春天穿裙子的季節了,就會有朋友成天吵吵著要減肥。于是,一天上三節私教課,瘋狂減肥。
還有的朋友為了考英語四級,在荒廢了幾年英語后,規定自己一天要背下200個單詞……
這些間歇性的自律,更像是自虐,結果當然會都以失敗告終。
我發現,有些自媒體上的大神,他們以前寫的文章都非常好,但是在堅持了一年或幾年后,卻因為各種原因選擇了停更,從此消聲匿跡。
果然又應了那句名言:成功的路上并不擁擠,因為能堅持到最后的人很少。
可見,要想取得成功,拼的就是堅持到底的耐力和毅力;拼的就是看你是否將自律當成了一種習慣,只有習慣性的自律才會讓人走向成功!
忘記聽哪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學習是反人類的事情。因為學習是很辛苦的,沒有人天生愛學習。
之所以有人瘋狂愛上了學習,那是因為他從小養成了學習的習慣,并且從學習中找到了樂趣。
那么我們要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讓自己愛上學習呢,那就是自律。
我們要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讓自己堅持自律呢?那就是養成習慣。
在沒有日更之前,我基本上都屬于間歇性自律。隔一段時間就會陷入拖延和懶散之中。
但是現在每天堅持日更,讓我慢慢養成了習慣,并愛上了這樣的習慣,這是習慣性自律的開始。
只有養成習慣性自律,才能讓自己的學習變得毫不費力,讓一切辛苦變得順其自然,讓努力變成一種快樂。
那些每天堅持早起的人,每天堅持跑步的人,每天堅持寫作的人,如果有一天沒有早起,沒有跑步,沒有寫作,他們就會覺得生活好像突然缺少了一點什么。
而間歇性的自律,會讓很多事情半途而廢,當重新開始的時候,又會浪費更多時間。
比如說,早起一個月后停下,之后再重新早起,又變成非常困難的事了;堅持跑步了一個月后放棄,身體就會報復性的反彈發胖;
中途停止學習,就會落下很多該學的知識,被別人甩下了很遠。等到重新想要開始時,又要經歷一段特別艱難的自律過程。
所以,間歇性的自律不可取,只有養成習慣性自律,才更有利于成功,更有利于我們學習,更有利于我們獲取快樂。
只有當你開始自我接納,從心底愿意自我負責的時候,你才會有足夠的動力去改變自己的壞習慣,持續去做那些有益于你人生的事情。
讓自律成為習慣,摒棄間歇性自律,接納自己,讓自律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