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小的時候,幾乎是從我有記憶開始,父親就非常喜歡喝茉莉花茶,白色花骨朵靜靜躺在父親的手掌上散發出清香,惹人憐愛的不光是它的樣子與香氣,而是在那個物質貧瘠的年代,它更象征苦難生活中的一抹寧靜與知足,父親看著它微笑時的神態,讓我記憶猶新。 它沒有高貴的名字,在中國茶文化中也不是附庸風雅的無價之寶,卻有著美麗動人的傳說,它被世人稱之為“香魂”,與愛有關,與情有關,它象征著忠貞、清純、貞潔、質樸與迷人的心性。因而,以它為魂,寫一段凄美又溫情的愛情故事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能與茉莉花般女子相稱的,總是那些有著一身格調、俗而不庸之人,伴隨著兩代人的愛恨離別,年輕一代秉承中國老一輩建筑人的遺風,在商業化大規模進軍城市,不遺余力摧毀古時舊建筑的今日,這些人宛如茉莉花魂的余香,甘愿以一己之力為尚存不多的文化痕跡獻出微薄之力。一如“若庭”其名,芳草若庭,墻留春住,雖情路漫漫,終不減男兒本色,既以香識人,又以“香”筑了一個家院,讓花魂與那本無情義的磚石砌在一起。于是,有了為情絕然的林曼,有了為情傷懷的江若庭,也有了為情舍棄一身才華的沈濤…….上一代人的情感糾葛以茉莉花魂為伴,而時光遠逝,那抹棄之不去的茉莉清香,又幻化出另一個美麗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最終以“舍”換得了一生的安寧,成全了他們的子嗣。 正可謂:“啟琳宮,暖回溪畔,江南共道春早。桃花新雨溶溶后,誰把瓊漿釀造……君莫惱,君不見,玉礬落盡瑤京道,王孫芳草。縱百丈絡絲,萬條羅帶,難系春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