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很多年輕女孩一樣,從小到大,一直都是家里的乖乖女,中學那會學習挺用功,大家見了我都夸:這個女孩真是個好孩子!學習好又懂事,文文靜靜的。
我只是笑笑。
可是,高考完了,成績并不理想,為了以后能有份工作,家里人跟我說:學幼師吧,女孩子做這個工作挺合適,你又文靜。我跟他們說:我想學漢語言文學。后來經過他們的一番教導,我也就沒有再想。
整個高考假期,基本都在抑郁里度過,每倆天肯定要去一次網吧的。報志愿的時候,叫了閨蜜一起,場面就是:她在旁邊一直幫我不停的試學校試專業,我從早晨一去網吧掛了那所學校的幼師專業,一直在玩游戲。是的,整整玩了將近10個小時。
報完志愿從網吧出來,本來就有頸椎病的我,脖子接近報廢。
看著街上的車水馬龍,那一刻,我想象了下以后的日子,每天上班,照顧幼兒,下班,過幾年結婚,帶娃……
沒有任何上大學的喜悅,渾渾噩噩過了三年,今年,走進了實習崗位(無薪實習)。到現在已經實習倆月了,每個月的生活費,還是厚著臉皮問家里要。
今天晚上吃面條,奶奶問我會搟面條嗎?我說搟不動,奶奶笑著嘆息說現在的年輕人呀,哎。我立馬說到:比起很多同齡人我已經算好的了。(其實大部分家常菜我都會做,不會搟面條,搟不動……)
轉頭看到了夕陽,突然一陣感慨:我一直活的都是你們想要的樣子。
懂事、乖巧、做家務、好好學習、不亂花錢、不亂跑、不亂玩、不提過分的要求、讓我干什么就干什么……
這些夸獎,剛聽到的時候還能讓我開心開心,現在,更像一種束縛。
因為有以上“優點”,也明白父母真真是為我想,所以大學的時候我不敢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想停止實習干點其他的事情,父母不同意:
你天天在家能干嘛?不去實習?再將就將就吧,過段時間看。
將就將就,再等等看。
一聽到這話,我心情立馬特別心煩。
我不禁問自己:將就了20多年了,一直按照父母“為我好”的想法過著,確實省心省力也沒走什么彎路,可于此同時我也失去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
自己。我失去了自己。
這樣中庸穩定的生活,讓我厭煩。
這樣波瀾不驚的日子,讓我沉重。
所以我決定,在16年剩下的倆個月里,干點什么,找一找自己。
非要找一條能快速過上理想生活的路,我倒是有一條:趕緊睡一覺,做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