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好友的邀請,7月中旬我們帶著兩歲半的寶寶去威海玩了一個多星期。
夏天是去海邊旅行的最佳時節,而威海又是全國有名的宜居城市,是我心儀已久的旅行目的地。那里空氣好海水藍污染很少,相比一些熱門的景點人沒有那么多。我好歹勸說寶爸死氣白賴地跟領導請了十天假。
我固執地認為應該多帶寶寶出去走走,哪怕她很小并不能記住什么,但是這些經歷會刻在她的意識里成為她成長的一部分。所以到了威海,我充分利用條件每天都帶寶寶去海邊吹風,去沙灘上挖沙子,看人趕海挖牡蠣。
7月份還不是最熱的時候,氣溫最高30度多一點。但是太陽是十足的曬,我們戴著帽子打著傘有時還會再戴上口罩。可能我們早上出門比較晚,因為要帶寶寶好好吃飯,加上寶爸認為出門旅行不要趕得太緊,悠閑一點。所以我們出門一般都九點多了,天氣好的時候已經是頂著大太陽了。乘公交車去海邊非常方便,過去也就二十分鐘。一般玩到中午回來吃飯休息,下午四點鐘再出去逛。
這個時候來威海真的是最好的季節,好多水果剛剛上市。杏子桃子甜瓜西瓜葡萄,還有無花果的春果,等等。尤其是這里的桃和杏,真是太好吃了,又軟又甜。有一種長相不是很好看的桃子叫“扒皮蜜”,外表看起來有點綠,沒有那么紅艷,可是皮一撕就掉,肉也不粘核。切成小塊放到碗里寶寶可喜歡吃了,一天可以吃掉三個,再要我就不給了,怕吃太多不好。
這樣到第四天晚上,我十點鐘哄好寶寶睡覺,自己洗刷看會兒手機,11點準備睡覺時,發現寶寶正把小伸到紙尿褲里亂抓(我們晚上還穿紙尿褲的)。我弄濕巾伸進去給她擦幾下好一點。可是過了一會兒寶寶又開始抓,抓完屁股抓大腿。我以為是被蚊子咬了,趕緊拿止癢膏給她擦。她安靜睡了一會兒十二點多又開始抓并在床上翻滾,我以為是太熱了。其實威海這里夏天晚上打開窗戶一般會有風比較涼爽的。我沒有打開燈仔細看看寶寶身上的情況(怕影響她睡覺,一直固執地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另外我認為是她被蚊子咬了,又涂了些止癢膏,并在她周圍噴了一點寶寶驅蚊水。)
第二天早上寶寶腿上騎了四五個包,和蚊子要得一模一樣,只是略大一點。我沒有當回事,白天我們繼續出去玩,寶寶精神也非常好。到了晚上我哄她入睡也沒有異常。只是十一點多我準備睡覺時發現寶寶又和前一天晚上一樣亂抓了,我給她擦止癢膏,濕巾擦身體,折騰了好一會兒,她睡著了,我也睡了。
再到早上寶寶起床后,我給她脫掉紙尿褲準備換小內褲時才發現她兩半屁股和大腿內側外側已經長了十幾個大小不一類似于蚊子叮咬后的寶,有幾個還連成形狀不規則的一片。我忽然意識到寶寶可能過敏了。立馬給她屁股和大腿上最明顯的地方拍照,防止她去醫院不配合。
我們收拾一下以最快的速度去了醫院。掛了皮膚科,因為去得早很快就叫到我們了。不出所料,寶寶果然不愿意在醫生面前把裙子掀開,給醫生看大腿和屁股。我簡單說了一下這兩天的情況,然后把手機拍的照片拿給醫生看。醫生一點沒猶豫說是尋麻疹。然后問我們最近帶寶寶干什么吃什么了。我如實回答,他說最近先不要去海邊了,桃子不要吃了,蝦蟹海鮮不要吃了,多喝熱湯熱水多休息。我追問患病原因,他說尋麻疹的過敏原不好確定,也沒有多講。開了兩服藥,卻說寶寶太小,這些藥都不能多用。一盒沖劑,一瓶止癢噴霧,卻對我說:噴霧只有寶寶癢的厲害時稍微噴一下;藥劑晚上睡前吃半包就好。注意不要抓撓。至于我問得這病厲害不厲害,多久才能好等幾個問題并沒有明確回答。
我們忐忑不安地回去,到了住的地方也就十點多,但是哪里都不去了。網上查了半天尋麻疹的發病原因,并一一對號確認。除了花粉蟲子等排除外,我覺得日光可能是一個原因。這幾天確實陽光非常好,威海的大氣污染幾乎沒有,天空清澈日光中紫外線非常足。而我沒有給寶寶涂防曬霜,因為怕化學成分對寶寶不好。雖然戴了帽子,但是小腿和胳膊都暴露在外面的。另外最有可能的還有食物原因,最近寶寶每天都吃桃子,多的時候一天吃三個大桃子。之前我們一年可能都吃不到三個桃子,引以為戒吧。
因為暫時不能吃藥,我們只能盡量開始食療方案。做冬瓜湯,涼拌黃瓜和胡蘿卜片。中午時寶寶上身也開始長包,三點多午睡醒了兩只眼睛下面也長了幾個小包,我幾乎要嚇壞了。只在她抓的時候噴了一點止癢噴霧。
繼續多喝水吃點梨,下午太陽不曬了又帶她出去散步,傍晚時臉上和胳膊上的包基本退去。吃西瓜喝水。晚飯清淡的絲瓜湯和涼拌菜。睡前泡了半包沖劑混在奶粉里給寶寶喝下。當晚沒有瘋狂得抓撓。
第二天早上再看上身的包沒有了,腿上的包也少了。繼續躲開太陽,多喝熱湯熱水多休息,到晚上基本上全消退了。鑒于醫生說寶寶不宜吃太多這個藥,我沒有再給她吃藥。謝天謝地,那些包都退掉了,寶寶睡了個安穩覺。
這個有驚無險的經歷讓我意識到帶寶寶出游要注意的地方太多了。后來跟一個媽媽說起,她說這個也可能是水土不服引起的,去了新的地方可以多喝超市賣的瓶裝水過渡一下。大家有沒有類似的經歷,有沒有一些看法要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