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介紹的是翠波鳥的故事。
據傳在南美洲的亞馬遜熱帶雨林里,有一種鳥,渾身羽毛都是翠綠色,同時有一圈圈的灰色波紋做點綴,所以叫翠波鳥。
翠波鳥有個特點,就是經常把巢穴筑造的超過自己身體的好多倍。用我們人類的視角來看,完全沒必要,但是翠波鳥為什么要把巢穴建造的這么大呢?
于是,有科學家設計了一個實驗想一探究竟。他們做了一個非常大的籠子,先放進一只翠波鳥,觀察它筑巢的過程。結果發現,這只翠波鳥把巢穴建造到僅夠容納自己的身體的時候,就停止了建造。
這個結果出乎科學家意料,為了找到原因,他們又放進另外一只翠波鳥到這個籠子里。這時候,情況出現了,第一只翠波鳥又開始努力的筑造巢穴,后來的一只也不甘示弱,瘋狂筑造。
慢慢地,兩只鳥有些筋疲力盡了,速度明顯慢下來,但是仍然沒有停止建造。又過了一段時間,第一只翠波鳥累的奄奄一息,幾乎動彈不得,這時第二只翠波鳥才停了下來。
于是科學家又放入了第三只翠波鳥到這個籠子里,不出所料,第二只翠波鳥又一次瘋狂的筑造起來,跟第一只翠波鳥如出一轍。
原來,他們是在攀比,寧可累死自己,也不想讓別的鳥超過自己。
看完這個故事,我感觸良多。我們人類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每個人都在想盡辦法的去跟別人攀比,生怕別人超過自己。
跟別人比房子,跟別人比車子,跟別人比孩子。總之,一定要超過對方,自己才開心。
要知道,我們的幸福并不是來自別人,而是來自自己。
記得俞敏洪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過這么一段話:
我和馬云都是學英語專業的,他是杭州師范,我是北大,而且我還比他大。不管是從學歷還是年齡上,我的財富應該比他多才對,但是實際呢?馬云身價3000億,我身價300億,是我的10倍,而阿里的市值比新東方更是多100倍。
如果我用這個思路跟他比,那我真是太郁悶了,簡直是個loser。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軌跡和人生使命不同,要擔負的責任和義務也各有不同。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馬拉松比賽,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還是學習,無不如此。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無時無刻不讓自己處在一種攀比的狀態中,那真的毫無意義。
我曾經有一次騎山地車下班的路上,遇到過一個小插曲。
回家路上,在經過一個路口的時候,一個同樣騎山地車的少年有意要超過我,一開始我是正常的超過他,可能人都有爭強好勝的心態吧,感覺這個少年使出了渾身的力氣一下子超過我,同樣超過了前面很多電動車。
我知道,如果他不是經常性鍛煉的話,是不可能有體力一直保持這個速度的,況且前面還有個比較大的坡,而我依然保持著我自己的節奏,果然,前面他明顯的慢了下來,在馬上到達上坡的地位被我輕松超過,自始至終都沒追上我。
所以,人的一生,其實應該明白一個道理,我們要的不是比別人快、比別人多,而是按照自己的節奏,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出自己的人生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