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講故事,也不會寫故事,練筆,訓練思考、思維能力就想當然的寫吧。
朋友小A同我講起她身體的職場故事,說她公司的同事B和C,B是一位經理,C是下屬,但有于是老板的親戚,占著一些心理上面的優勢平常對B也是不理不睬的,看不出有什么過人的深交。后面因為種種原因,B離職了,朋友小A接替了B的工作,在這交接期間,B與C的關系就變得很微妙起來,平常不怎么樣,但是在B即將離開的時候,C就同B套起近乎,拉著關系像是多舍不得B離開的樣子。
也許B與C確實沒啥深交,只是C不甘心A接了B的工作,因為在C的眼里看來,A各方面都不是很出色,一下子接替了B的工作,讓C很難接受,處于一種不愿改變的心態,C心里兩兩比較還是覺得B在那個位置心里層面更能接受,故在要離開時表現出的一種親近狀態就是潛意識的對A的一種排斥。因為在C的心里面,A與C本就是一種平級關系,變成了沒有明說但實際工作又上一級的關系讓C心里很難以接受。所以,如果A需要在此站穩,只是需要在工作上做出成績,強大自己,各方面都比周圍人優秀太多,才可以讓別人心服口服,差點點或者說不足夠優秀,總會有人心下不服氣,使絆子。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微妙又現實,特別是現在的80、90后,都是在萬千寵愛、集個性與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有時候我們付出了善良,付出了友好,應該想到這是自己的一種素養,一種平和的狀態;而不能想到要得到別人的同等對待與回報。要知道很多人眼高于頂,一些人都是現實的,只要你能夠從能力、位置 、氣勢上壓迫他,他便臣服于你,否則,很多會是漠視一切的樣子。多同不同人交接接觸,看到一些人因人因事而宜的處理方式,什么都不能說,除了感嘆就是學習,這才是一種真正的適應社會,適應生活的的,會察言觀色,會見風使舵,不能稱之為圓滑,在當今社會稱之為剔透。只是有些些不適應,怎么能換臉比翻書還快。感謝這段生活,讓我懂得學會溝通,或者說不太會,但相比過往已有進步。一個人有時候不是本身有多大能力,而是平臺給你創造了那個條件,別把平臺創造的條件當著是自己的能力。
曾經做的一份工作,那個賬務模式是我同以前的財務總監、還有兩位同事,取長補短的做出來,后面工作很多年還在不斷的加工與改變,自己很以為豪的一套模式,因為今年的換職,另外一位同事接替,她只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依葫蘆畫瓢,把數據套進去完成任務。后面終于明白,在一個平臺上,沒有人是無可替代的,只要你離開這個崗位,馬上有張三李四王五就能夠頂上來,只有在自己那個平臺,創造自己獨特的價值,別人替代有難度,有差距,才能夠顯示出你的利用價值。所以,在任何時候,在任何位置別得意太久,一定要想著自己還有什么可以增值的空間,還有什么可以增長的地位,別人沒那么容易替代;即使替代了,自己很快又能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工作,這才是當今社會工作中保持的心態和狀態。
經過生活的洗禮和遇到的一些些人,才發現生活中還是處于底層的人們心底善良,也許是因為同自身的階層有關吧,更能夠感受本階層的善意。很想說平凡人才是最美的人,可是時代又是一個現實的社會,都以金錢為追求的目標,畢竟金錢可以承載太多的物質與精神的東西,清高不起來,都不得不向生活妥協。只能在心底對每個善良、善意的人充滿感動,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