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當夫妻發生了生活小矛盾 你選擇吵還是忍?
周末的閨蜜聚會上,我的朋友蓮子一來就滿面愁容。她曾經2次由于老公回家太晚的事情和老公發生了爭執。我猜這次又是夫妻鬧了矛盾,一問果然如此。
蓮子的兒子昊昊正上小學三年級,是頑皮的時候。最近他的數學成績掉了隊,總考70幾分。蓮子人如其名,最是關心疼愛這個孩子,再加上數學老師找家長到學校耳提面命了幾次,她趕快給娃報了數學輔導班。
本來蓮子和丈夫商量好,讓老公接送兒子去上補習,誰知丈夫昊天討厭這項差事,寧可下了班和狐朋狗友們出去喝酒打牌也不愿意接送下兒子,一說他他就沉個臉:“我每天看店送貨那么忙,這小子上課的學費錢都是老子給的,你自己帶他去唄,實在不行,還有你媽呢。”
蓮子說著說著,一臉的無奈:“你說這人,動不動就借口工作忙不愛陪孩子,看孩子寫作業的耐心都沒有,要不是為了昊昊,我真是離婚的心都有了!我和他結婚這么多年,一直聽人講夫妻吵架容易嚇著孩子,為了給小孩一個好點的家庭氛圍,我都不敢開口跟他吵架,怕把老人招來。再說他那臭脾氣,他媽都勸不動的,可我是真咽不下這口氣啊!”
“那要不這樣,你別忍了,把孩子送去上課或者找個孩子不在的時間段,跟他徹徹底底吵一次!把這個事兒一次性完全吵吵明白把你想說的話全說開了!”我拍了拍蓮子的手。
“這能行嗎?他那人那脾氣,萬一激著了,氣頭上再講什么離不離婚的話,我是可以不當真,萬一孩子聽見了怎么辦?這樣的環境,嚇著孩子怎么辦?”蓮子一臉的驚恐。
Part2 沒有不吵架的夫妻 只有不敢吵架也不會愛的夫妻
1.你以為的“清楚表達” TA卻真的不能懂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在吵架的時候只要表達清楚觀點,對方就應該理解吸收,自己說了很多遍,對方卻聽不明白,好像不在乎自己。
上個世紀,有位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做了一個實驗。她設計了一個游戲,
被試者分別扮演“擊拍者”和“聽猜者”兩類角色。擊拍者每人拿到一份列有 25 首知名曲目的清單,其中包括“生日快樂歌”和國歌等等大眾耳熟能詳的歌曲。每位擊拍者選定一首,然后將曲子的節奏敲出來,讓聽猜者根據節奏猜出歌名。
研究者讓擊拍者預估猜中的概率,他們預測成功率為 50%。而游戲結果顯示,擊拍者一共敲了 120 首歌,聽猜者一共只猜對了 3 首,成功率僅為 2.5%。為什么呢?因為對提前知道歌曲名、腦海中響起 BGM 的擊拍者來說,他們根本想象不到,聽猜者聽到的只是個節拍,而不是那段聽過成百上千次的旋律。
這個實驗得出的結論是:當你擁有了某種知識和經驗,你就很難想象,沒有這種知識的人會如何理解這種事物。
所以,你就很難理解,那些事實上不了解它的人為什么聽不懂你反反復復在說的話。
當觀點有爭議時,你以為你所掌握的知識,你所描述的情況能夠直接壓倒性的說服對方,但是很遺憾,對方對于自己不懂的那個部分是很難和你做出統一判斷的。你就算大喊十次“聽懂了沒”對方也無法全部理解你的觀點,因為我們思維的局限性,本來就很難做到互相理解,哪怕是生活多年的老夫老妻,這個情況也依然存在。
2.不會吵架=不會愛 為何能吵夫妻走得更長遠?
我們經常見到吵架拌嘴的夫妻和鬧別扭的情侶,特別是有些吵架超兇的夫妻,簡直是天雷勾動地火,一發不可收拾,恨不能吃掉對方。看起來他們的關系好像因此變得劍拔弩張冤家路窄,但隨后多半又會甜甜蜜蜜和好如初。
反而那些平日里相敬如賓從不紅臉的小兩口,兩個人忍著脾氣不發,回避沖突,試圖互相讓步,不知不覺中退無可退,從此江湖路遠,分道揚鑣了。
俗話說“不吵架不成夫婦”,社會結構決定了每一對夫妻之間不得不過著全面和親密的共同合作生活。需要高度相互包容、相互依賴的情景實在太多,所以夫妻之間本就更容易發生摩擦。
爭吵會影響夫妻雙方的關系,經常被大家作為負面行為來評價。但是,激烈外顯的矛盾,卻具有潛在的關系修復功能:
(1)吵架能宣泄內心的憤怒,表達出自己對于對方的不滿,彰顯自己的價值觀。
(2)通過將矛盾外在化,將矛盾從自己的大腦思維領域中暫時拋棄,從他人獲得道德援助和情感出口,輔助解決矛盾。
(3)在夫妻矛盾中,反對意見和敵對情緒宣泄出來,不僅能夠使得矛盾雙方加深了解,還能夠使人獲得某種心理上的安慰,讓吵架充當夫妻焦慮的減壓閥。
小家庭能否維持關系的踏實穩固,最重要的一點是夫妻之間能否形成一種精神關系的平衡。
特別是對于關系進入倦怠期的多年夫妻來說,吵架會讓你們暫時從柴米油鹽的瑣事中把精力分散出來,為你們創造更多投入傾聽彼此并且互相給出回應的機會,進而推動兩個人用成熟的方式解決問題,通過不斷的心理調適去尋找到這種平衡,讓二人都覺得這段關系變得更加親密。
Part3.夫妻應當如何科學地吵架,吵到越來越親密?
1.分清輕重緩急,掌握沖突性質
首先你要考慮清楚,必須得在心里問自己,這個人犯的錯誤能否被原諒,是否還愿意和TA繼續這段關系。要先了解沖突的性質到底是怎樣的。如果是有出軌、反復的語言暴力、人身傷害、威脅自殺等等極端行為的性質,建議直接分手,和這樣過激行為的伴侶是很難走下去的。
2.克制情緒,避免粗暴溝通
雙方首先需要克制情緒,抑制心理上的消極狀態,保證彼此能夠傾聽對方,聽得進去對方在說什么。當對方情緒亢奮,你也亢奮的時候,兩個正在氣頭上宣泄自身情緒的人一定是無法顧及對方的感受的。
語氣盡可能平和柔軟,聲音盡可能沉穩有力,先穩定住對方,讓對方冷靜下來,等待雙方稍微理智一些的時候,再做后續的溝通化解。
3.讓TA想說就說,但不要帶著降服對方的目的吵架
許多夫妻在吵架的時候力求自己占上風,凸顯自己的優勢地位,會通過一些非常手段貶低對方,比如大聲宣揚對方曾經做過的丑事,或者把對方和其他條件優越的異性做對比,甚至侮辱對方的人格,帶著惡意曲解對方先前的所作所為,這是夫妻關系中的大忌。
比如罵男人床上不頂用,賺錢不如隔壁老王,心靈脆弱還敏感,小肚雞腸優柔寡斷,罵女人不把公婆當爹媽,只會教育出壞孩子,衣服買的多家務干不好,嘮嘮叨叨沒完,這種翻舊賬揭老底的人身攻擊行為只會激化矛盾甚至產生仇恨,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這些語言化作利刃刀刀直戳對方軟肋,TA尊嚴受挫血流如注的時候,你還在關心自己是不是這場戰斗的勝者嗎?
4.說不服對方也不怕,確立好矛盾的界限就ok
觀點爭議的出現意味著兩個人的觀念發生了摩擦,對于交流頻繁的親密關系,觀點爭議從來不會少,只會變得更多。而恰恰人又非常難做到徹底的互相理解,兩個人始終還要帶著愛生活下去,不如就把爭議當作二人心靈成長的契機,把風險轉變為強化夫妻關系的機遇,把夫妻二人的共同利益
優先放在首位考慮,帶著一同繼續生活下去的大前提,繼續開誠布公地談心。
如果發覺你的TA因為某些不好的過往經歷、身體不舒服、壓力很大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無法繼續平和的談話時,應該主動做出讓步,暫時終止聊天,關心對方當下的感受和身體狀態,努力做出改變去調節對方情緒。
如果你發覺有上述原因而無法在當下冷靜的那個人是你自己,一定要直接通知對方,暫時終止吵架,先冷靜一下。
如果兩個人實在無法同意對方的觀點,冷靜下來,協商確定事件的界線規則執行即可。
比如蓮子夫婦雙方都不愿意獨立承擔送小孩的任務,蓮子這邊可以多體諒丈夫白天工作疲憊,所以晚上只想娛樂不想活動,反過來昊天也要意識到蓮子和蓮子媽共同帶娃的勞累辛苦,雙方談好妥善的處理方案。比如夫妻二人可以輪流接送孩子上課,或者昊天主動承擔一些蓮子做得不擅長或者不喜歡的家務,以換取蓮子的時間和精力來接送孩子。
重要的是,規則制定好以后覺得不合適,還可以理智地提出協商再改,但不得因為自己的讓步而心生埋怨。
5.吵完以后,記得當著孩子的面和好
別小瞧孩子的情感認知能力。兒童階段如果父母常當孩子面大吵大鬧,會給孩子帶來羞辱感。如果父母是為孩子爭吵,孩子就會覺得是自己錯了,自我感覺低人一等,甚至還會培養出懦弱自卑的性格。即使夫妻在孩子面前風平浪靜,背著孩子爭執,孩子也會用敏銳的觀察力得到父母現在有矛盾的結論。
如果這是一場開誠布公,有頭有尾,能圓滿解決的吵架,用愛收尾,會讓孩子學習夫妻共同生活必須經歷的一關,容易讓孩子跟著學習和成長,而且有能力正確積極地面對未來親密關系中的沖突。
6.夫妻二人共同創造新的、浪漫愉快的回憶
如果一段夫妻關系要變得快樂充實,讓彼此能做到長久吸引,舉案齊眉,不僅需要避開會讓二人產生不愉快的人和事物,我們還要為TA制造出一些新奇,有趣,幸福的體驗。
很多人以為結為夫妻就是感情塵埃落定的象征,在追求階段,他們絞盡腦汁討好對方,確立關系后便“進入老夫老妻模式”,不再為對方的快樂做出努力,轉而把精力用在處理生活瑣事上了。
然而,當敷衍感情生活的惰性被彼此接受,并習以為常,當夫妻停止創造浪漫的那一刻起,二人之間原有的美好記憶就會遭遇不斷地遺忘。
當你回看過去的感情經歷,發現你和TA已經很久沒有有趣和快樂的體驗,相反,記起來的都是瑣碎沉悶的小事,兩個人都會感到孤獨和被忽視,容易造成情感問題的不良循環,進一步挑起更多的矛盾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