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兒子放寒假了,呆在家里沒什么事情,趁著春節前幾天,帶他出去騎騎車,讓他看看外面,也順便檢驗下他的體能。
選定了離家不遠的自貢,單邊大概一百四十公里,來回不到三百公里,不遠也不近。準備花四天時間,平均每天七十公里左右,大概能適合他的第一次長騎。去了之后,還可以陪他去看看恐龍館、鹽業館、燈會等等。
D1:中區——榮縣,騎行92公里,長山爬坡約5公里。
辰時中別妻而出,穿老大橋,取景區S305線,過大佛寺門,左拐而出城。
東方已明,車漸少。車速16至20,不快不慢,小衡均能跟。掠凌云、徐店,至茅橋而歇,小衡體能略現。過磨池,入馬踏而再歇。算算里程,已過六十里,小衡表現不錯。午時六刻,入自貢界,小衡略顯興奮,又行十里,來牟午飯,老板小二均佩服小衡。
過長山,上墨鏡,調前小衡坐凳,即刻入坡。行前,吾虛告小衡,此地有一坡,八公里(實為五公里),要其有所準備。越高速坡頂,得一平壩,有數百大甕堆于路邊。又上坡,于蹬踏中教小衡如何用撥。過一彎,可見前方山梁有寺,乃戲言需近寺而過,小衡聽之,看一眼,做一無力狀,仍踩車不停。未幾,于半坡中,吾勸其乃歇。轉彎,過一沉降區,路拐傍頂,吾知已達埡口,然衡不知,遂告之,衡大喜。頃之,一牌示有七公里下坡,小衡見而大笑:“我最喜歡下坡了!”乃雙雙暢放下山,時做飛鳥,時放龍頭,喜悅溢表。
坡底穿度佳鎮,又二十二里,酉時入榮縣城,宿榮州賓館。
今日騎行,印證小衡體力。小衡堅持籃球多年,今年又上冬泳。前番又騎行神水,體能可窺見一斑。只是連續騎行尚否,明后即現。
D2:榮縣——自貢,騎行46公里。
早食米線,后到首義軍政府舊址廣場,于紀念碑前留影。行前,告知小衡,今日有五十公里。
過橋,沿路左拐,東向出城,起起伏伏不斷,小衡表現正常,還用歌詞“沿著江山起起伏伏溫柔的曲線”逗我。二十八里,過望佳,路牌示距自貢還二十五公里。小衡謂我:“一下子覺得這二十五公里好近哦~~”。吾笑而不答。
過雙石、貢井,入自流井區,輕松入貢,宿十字口七天連鎖,貴。洗漱、午飯后,乘35路至終點,步行入恐龍館。游人多,小孩多,匆匆而觀,欲購挖掘模板未得,乃返。又步行,入公交車站,候車,良久得上。過燊海井,下車而入,小衡對千多米之深井頗有興趣,乃花二十,觀汲鹵過程。又觀熬鹽,盡興而出。后到西秦會館,觀鹽業展。晚飯尋鹽幫菜,未得。夜,破費一百,觀燈。
自貢處丘陵,多坡,無人力三輪,逢春節,出租多不打表,幸喜宿處為城中心,步行少。
D3:自貢——中區,騎行140公里,長山爬坡7公里。
昨夜睡前,與小衡商議三方案:一、取雙古道,走井研,二日后返樂,需翻一近十五公里大坡,且多來路近四十里;二、仍沿來路返,若體力不濟,則宿長山;三、若體力好,則當日返樂。衡思慮片刻,選最后方案,第二方案為備選。
晨起,穿隧道而出老城,早食牛肉面,續行,入S305而返。三十六里,過雙石,又三十二里,出榮縣;一路起伏,小衡竟不拉下,偶能超前。天始晴,車漸多,遂戴墨鏡。又二十里,臨午時末入度佳,午飯豆花,味甚好,無需湯。
出度佳,即坡,蜿蜒而上,脫衣減褲。雖能于坡中望埡口,然需左右上拐而得。吾數勸小衡歇息,然衡能堅持不歇。未時六刻,得一蔭乃歇。飲水之后,衡即勸吾上路,吾不許。
二刻后,蹬至坡頂,為小衡留影。至此,小衡表現甚好,吾很滿意。
暢放而下,穿長山,過來牟,入樂山,至竹園而歇,日頭仍高。一路快意,蹬踏不止,四十里,磨池,又二十里,茅橋,又二十二里,入大佛景區,已是酉時末。入城,食麻辣燙,后至醫院探望小衡外婆。外婆與妻甚高興。
歸家,小衡笑曰:“我十四歲,就能夠一天騎140公里。你十四歲,在干什么?”
? ? ? ? “打彈弓,瞎費?!蔽釤o視而答。
跋:
本來這次準備了四天時間,小衡能夠提前一天完成,尤其從自貢返回,一天就能夠騎行140公里;雖然騎行過程中感到屁股疼,但是能堅持;而且騎完后的幾天里,還沒有反應,的確出乎我意料之外。很為小衡的體能感到高興!
以后要考察小衡的,是爬坡能力,以及教他如何科學、健康的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