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2016年4月4日,20:30-22:00,1.5小時;
閱讀書本:《閱讀整理學》,作者:【日】外山滋比古;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P1-P195;
閱讀目標:何謂閱讀整理?如何整理?
閱讀方法:泛讀
整書閱讀感想:
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學習如何提高閱讀的效率。實際這本書是作者在日本呼吁進行深層次的閱讀。收獲不太大。
沒有特別的內容要記筆記,即便收獲不太大,但開卷有益,整理一些閱讀的收獲吧。
文中提到的幾個主要概念是:α型閱讀、β型閱讀、音讀、素讀。
α型閱讀,指的是閱讀既知的方式;
β型閱讀,指的是閱讀未知的方式;
音讀,指的是以既知為基礎的基本閱讀形式;
素讀,指的是日本人在學習中國的“四書五經(jīng)”時采用的方法,從頭到尾沒有解說,只讓學生大聲讀書,跟著老師的示范然后朗讀。
二戰(zhàn)之后,西風東漸,日本受到美國風的影響,出刊的文章逐漸以簡明為至上,一開始是幫助讀者更容易地理解文章,但慢慢地,日本的讀者在閱讀習慣上變得怠惰,只愿讀淺顯易懂的內容,不愿多動腦,以至真正的閱讀能力的下降。
作者認為,如果只閱讀完全讀得懂的內容(α型閱讀),那么所收獲的最多也就是與自己生活相近的知識;而有關自己完全未知事物的文章,才是真正值得學習的有價值的知識。很可惜的是,在這種簡明至上、吃快餐的時代,日本人往往不愿花時間、花精力、花腦力吃大餐,以至他們接受到的真正有價值的知識就越來越少了。
基于這些情況,作者大聲呼吁日本的學校、家庭、社會應該更多地進行深層次的閱讀,即β型閱讀。
作者提倡從素讀做起,閱讀經(jīng)典,即便不懂,光用素讀,讀得多了,漸漸就有了語感,就能品味出真正有價值的學問來,不僅如此,還能成就一個人高貴的品格。令自己的閱讀能力達到β型閱讀,這樣就有了進行未知閱讀的基礎。才能收獲更多未知的、有用的知識與經(jīng)驗。
小結一下,這本書帶給我的收獲是:不要停留在已知信息的吸收上,而要勇于探索更多的未知信息,迎難而上。
【我在參加文魁大腦讀書會2016年閱讀年挑戰(zhàn)計劃,本年度我要閱讀書籍70-100本,請大家監(jiān)督。每周沒有完成的,發(fā)微信紅包150元,一年沒有達標70本的,再發(fā)微信紅包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