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月閱讀書單:
《燒紙》 作者:(韓)李滄東
《鹿川有許多糞》 作者:(韓)李滄東
《湯姆索亞歷險記》作者:(美)馬克-吐溫
《海鷗喬納森》作者:(美)理查德-巴赫
《城南舊事》作者: 林海音
《荒原狼》作者: (德)黑塞
《第一人稱單數》作者: (日本)村上春樹
《海邊的房子》作者: 黃麗群
《劉擎西方現代思想講義》作者: 劉擎
《燒紙》
韓國作者的書我看的很少,韓國電影看了一些,不過李滄東的電影我之前沒看過。在讀書群分享了《鹿川有許多糞》后,有群友推薦他的電影《詩》,我看了,覺得五味雜陳。韓國有不少電影都讓人看得憋屈,我無力從民族性的角度來討論,但是作為讀者和觀影者我愿意看這種耐人尋味的作品,因為它們能觸動你內心深處被遺忘的情緒。
介紹這本書為什么說起電影,因為這本書的書封上寫了這樣一句:“像是看了十一部電影”。或許受了這句話和李滄東導演身份的暗示,在閱讀時我的確經常猶如在看電影一般。
李滄東的作品非常寫實,讓人相信書中的人物和故事都確有其人。但是我們知道,小說不會完全等同于事實,不同于事實的部分多是人物的心理。作家虛構了人物的情緒,虛實縫合得嚴絲合縫就體現了作家的水平。
我讀書中第二個故事就被震撼到。年幼的孩子因為車禍意外去世,中年男人在孩子的祭日到江邊獻花憑吊,小說就描述他這一路上引而不發的情緒。這是一個并不容易把控的敘說,作者拿捏得非常好。
在我剛畢業那年,我曾見證了人間最為殘酷的悲痛,同樣中年失子,同樣是意外交通事故。我曾想過把這個故事寫出來,但是我自覺沒有能力呈現。希望以后我能有信心把它寫出來。
豆瓣上有人點評說《鹿川有許多糞》比《燒紙》更成熟,我不是很以為然,我覺得《燒紙》整本書中的故事更多元,而且我覺得《燒紙》的翻譯文筆比《鹿川有許多糞》要好一些。
《鹿川有許多糞》
這本書是讀書群一月共讀書。小伙伴們在線上討論時對另一個短篇《天燈》頗有興趣,其實我本也想寫寫,不過還是不揭秘為好。讀書有時候就像是開盲盒,保留一份玄秘很有必要。我做了一期視頻號分享過其中的《鹿川有許多糞》這一篇,還有許多細節沒講到,非常推薦看原作。
《湯姆索亞歷險記》
湯姆索亞的歷險故事,對于身處互聯網時代的孩子們顯得有些遙遠。但是我相信,沒有孩子不喜歡冒險,如果他們讀了湯姆索亞歷險記,他們就一定會喜歡。童年的日子既有歡笑也有淚水,沒有人比湯姆索亞的童年歡樂更多,也沒有人比他的童年更加驚心動魄,如果孩子讀了這本書,湯姆歷險記也就成了他的記憶里的一部分。
《海鷗喬納森》
經典文學多因為其中蘊含人類永恒的精神而流芳百世。這是一本關于勇氣和信念的故事,它還詮釋了要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聽起來好像是一碗心靈雞湯,但是這碗雞湯不油膩,甚至還有些傷感、落寞、悵然,短短的篇幅卻寫出偉大而意蘊雋永的詩篇。
邁克爾杰克遜曾送給我一本名著《海鷗喬納森》,鼓勵我擺脫世俗牽絆,堅持走自己的夢想之路。這本書為我們搭建起心靈溝通的橋梁。——NBA球員科比
《城南舊事》
有些故事無論多舊,讀起來卻歷久彌新,因為她蘊含的情感是真摯的,禁得起歲月的滌蕩。我第一次讀這本書肯定是十年之前了,重讀時書頁已經泛黃,書中的插圖也是舊日生活的情景,比我的年歲都要大,但是看到它們時,你會被帶回過去,同時心里卻感覺煥然一新,自己的童年情愫涌現出來。
林海音富有的情感和超逸的文筆,把本來平凡普通的故事寫得動人情思,為我們提供寫作的范式。如果是孩子讀這本書,即便他們不能體會到文筆的優美,但是字里行間的意趣會感染他們,會形成一種朦朧的印象,這種雖然說不出的感覺,也會影響他們。好的文學作品讀得多了,他們的閱讀審美就會得到提升。關于十部經典兒童文學作品,會在視頻號做細讀經典系列分享,有興趣的可以關注視頻號。
《荒原狼》
在荒原狼身上,我發現自己的影子。我相信許多人也會如我一樣。這部作品說的就是:人的內心深處其實是人性(理性)與狼性(感性)的組合,這兩者之間經常是沖突的,所以有時候人會做出自己都不能理解的事情。放棄狼性變成小市民,是大多數人的選擇,所以市民階層蓬勃發展,似乎成了主流,但是在荒原狼眼里他們是平庸的蕓蕓眾生。就像叔本華說的,要么庸俗,要么孤獨。
一個人意識到人終究是孤獨的,這本是一個好事。但是你要是跟人說你很孤獨,身邊的人不僅會同情你,而且還可能因你而痛苦。荒原狼實際上比任何同情他的人都要強大,因為他放棄沒有狂風暴雨的溫和舒適的生活,他選擇的不是滿足而是喜悅;他選擇的不是舒服而是自由;他選擇的不是適宜的溫度而是致命的熾熱,他選擇了旺盛的生命力。荒原狼有他的痛苦,但是他還是不愿意遁身于小市民生活中尋求寬慰。
世上總有幾個這樣的人,他們對于生活要求很高,對自己的愚蠢和粗野又不甘心。
在魔術劇院上演的一處處魔幻劇就是人生這場戲的劇場秀。荒原狼殺死赫爾米娜,赫爾米娜是荒原狼的一個化身,通過死亡,她和荒原狼合二為一。
最后他擺脫了迷惘:我知道我口袋里裝著成千上百個生活游戲的棋子,震驚地感到這場游戲的意義,我準備再次開始這場游戲,再嘗一次它的痛苦,再一次為它的荒謬無稽而戰栗,再次并且不斷地游歷我內心的地獄。我總有一天會更好地學會玩這人生游戲。我總有一天會學會笑。
《第一人稱單數》
村上春樹不是一個寫實性很強的作家,他的作品有很多的虛構,有很多隱喻,還因為和音樂有相關性,所以他的作品理解起來不是那么確切分明。不過這本書卻顯得比較真實,是他過去生活里一些浮光掠影的片段,片段本身不是重點,而是他對于片段的解讀,依然是村上式的。就像書名第一人稱單數,只有我,沒有我們,純私人化的想象。
迄今為止,我的人生有幾個重要的分水嶺——恐怕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如此。向左或向右,往哪邊都可以走。面對這樣的時刻,我有時選左,有時選右(有時存在讓我堅定地選擇某一邊的理由,但沒有十足理由的時候可能更多。并且也不總是我來選擇,還有幾次是對方選擇的我),然后才有了如今的我。就這樣,第一人稱單數的我實實在在地出現在這里。要是我在其中任何一處選擇了不同的方向,也許就沒有今天的我了。但是,這面鏡子里映出的人究竟是誰呢?
我們的人生也充滿了很多碎片的東西,無法定義它們對于我們的影響,但是毫無疑問它們是我們人生的一塊拼圖。我們不知道如何解讀它們,那就去看看村上如何解讀的。當然,不會有答案,因為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第一人稱單數。
《海邊的房間》
我們的生活可能都是看似平淡的,看似困頓無聊的,可是里面飽含著不為人知的神秘的隨機性,那種大命運之上有著各種各樣讓人目眩神迷的小機關。——黃麗群《大命運上的小機關》
最近有意多讀一些華語作者的作品,《海邊的房間》就映入我的眼簾,作者黃麗群被冠以臺灣新生代小說家。這是一本短篇小說集,有12個短篇,書封上稱之為“十二個令人倒吸一口涼氣的好故事”。有些故事確實讓人倒吸一口涼氣,但是我對過于“黑暗”的故事有一些抵觸,我不知道這種抵觸是出于不相信還是不喜歡。作者的文筆有驚艷之處,或許是因為帶有臺灣腔,讓我有一絲不適應。不過,瑕不掩瑜,總體來說,這些關于“困頓”的故事還是值得一讀的。
《劉擎西方現代思想講義》
這本書是我讀得最認真的,但也是讀完沒太多印象的書,不是書的問題,而是我的問題,就是我對于社會學的知識接觸得太少了。雖然讀后沒怎么記住內容,但是我依然覺得這本書很好,讓我獲益匪淺。人作為社會性動物,我們無可避免會被打上社會的標簽,但是我們對于這些標簽有多少概念呢?
讀這本書會起到幫助我們看得更清楚一些。其中也有很多關于個體的,畢竟社會最小的單位就是個體的人。尼采,弗洛伊德和薩特等人的觀點非常有意思。劉擎把思想跟當下的生活對接得起來,讓思想變得不枯燥而實用。
書封上寫著“來一場觀念的探險”。我想我不僅會再讀這本書,還會多來幾場探險。
本文首發公眾號“古讀”:5年親子閱讀,認真學習了數十本育兒書。作為一個長期閱讀者,每年讀書50+,300余本私人閱讀書單,100多篇原創育兒分享,每月書單分享,歡迎你和我一起讀好書,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