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葉小鍵
選項
前段時間在上樓時,突然樓梯燈故障,沒有燈光的照亮下,我們要摸黑走到樓梯口,這時還好手機有電,打開手電筒功能,順利上樓。
事后我想到,我們在職場打拼,很忙很努力,卻沒有被上司賞識或是沒有得到更多的機會。彷彿是我們卡在職場的某一層,感覺摸黑尋找這一層的出口。
我們不知道要怎麼做或是我們不知道去那里找方向,這個也許是我們卡住的原因。
而想要找到出口,你可能要借助外力,比如,手電筒的功能。但是,可能是以前我不知道手機有內建手電筒這個功能,我沒有辦法打開手電燈來照亮我附近與周圍。
找到協助工具并且打開它,《軟技能》這本書,就是提供一個協助工具的選項,給自己一個機會可以找到出口,再選擇向上或向下。
學習前五步
當我們進入職場后,可能有先進前輩會指導我們如何的儘快上手。我們常說功夫在門外,有一些門外的功夫想要學習,不知如何入手,沒有參考的依據可以循序漸進。
《軟技能》這本書,說的是代碼之外的職場建議,對于自學成長的這一塊來說,這本書有名的是十步學習法, 我想使用前面五個方法后感受與您分享,
比如,你想要學習英文或是編程…
1 了解全局
先把市場上你可以找到相關主題的書或是相關文章等,不管是英文或是其他的編程,都是有平臺會推出考試的范圍。比如,面試的 100 問之類的。
先找到與主題相關的書,每本都翻翻,看看目錄在說什麼?目錄則說明了這個主題的組成結構。
初步先略讀,讓腦中有概念即可,隨手一本翻一本,有感興趣的,就停下來看多一點,感到有用的內文就復製到電子文檔裡,我是用專注筆記 app,也可以用 word。
直到你可以向其他人說明這個主題是什麼?
2 確定范圍
把感興趣的書或資料留下來,不感興趣或是閱讀困難的先放一邊,整理后這些就是你要再次閱讀的范圍。
考試有范圍,學習也會有。差別在于,考試是老師給予,而自我學習則是自己找學習路徑。我們所要的就是學習路徑,掌握學習路徑就是確定學習范圍。
3 定義目標
找到相對應的目標進行量化。比如,報名英檢初級考試,市場上相關的書有許多,拿一本來熟讀練習題,每天都練,10 回,20 回,30 回,量大熟練。
比如,寫作的目標是發佈文章在平臺上且每月 1 篇,且每篇要在 2000 字左右,截稿日期到,則不管是否完成與作品好壞都要發佈。
目標是讓人可以直觀的感受,有目標你才能知道路怎麼走。
4 尋找資源
上網打關鍵字,出現的廣告或資訊,這些就是可以參考的資源。
資源可以區分付費與免費的,推薦初步還是找到付費資源,這個是經過他人整理過的資料,具有足夠的正確性與連續性。比如,ppt,網路上有許多 ppt 的免費技巧文章可以看,比如一日一技,但是這個是零散的,是適合你遇到問題了,想要解決目前現況的時候使用,而付費課程或是資源則是讓你學習到,這個軟體原來可以這樣做,可以這樣使用,有概念。
因為有時并不是我們不會用,而是我們不知道有這個功能或是還可以這樣做。
5 創建學習計劃
學習計劃就是要看你在工作之外,其他的時間還有多少?先掌握你可以運用的時間,比如,是早上半小時,還有把目標設定 3 個以內,不要太多,太多不現實且也會造成自己的內疚。
少即是多,推薦早上起來執行目標會比較好。因為,一早就完成最重的事情,這樣可以讓你安心一天。
一般來說,早上沒有學習到的話,晚上要再找時間時來補完,有一點困難,因為晚上的時間無法預測,所以容易造成目標延后或是無法執行。
學習計劃,不要太多,只設定要做的事情 3 個以內即可,邊做邊調整目標與內容。
學習計劃是指你的時間管理與規劃,安排時間去學習,并沒有辦法一開始很順利,要持續的調整,有可能是這個星期,或是今天或是下個小時,這些都有可能要調整。
因為你想要晚上睡前寫作或是練習,但是有時可能晚上太忙無法完成,學習計劃的目的應該是讓你可以每天的進行練習或是學習,投入固定的時間與專注,讓你可以每天推動向前。
點開它
時代在向前推進,我們所需的生存能能也在增加。時代的推進是一種力量,工作之外的軟技能則是一種能量。
個人能力由三部份組成,見識,知識,技能。比如,你會使用 ppt 是一種技能, 但是怎麼做出有價值的內容,是需要知識與見識來豐富你的內容。
手機訊息顯示在螢幕上,你不去點開它,永遠不清楚內文是什麼?你只能透過標題與短文獲得概念,而執行學習 5 步,或是 10 步,就是點開它,閱讀全文。
點開這封訊息,閱讀內文,應用學習法,獲得技能。使用學習 5 步法來入門獲得技能與知識,慢慢的練習中得到個人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