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琛琛是個4歲的男孩,看起來活潑開朗,頭一次見我眼睛就笑得瞇成了一條縫,熱情地打招呼,主動地和我聊天,還像個小大人一樣鄭重其事地給我介紹了他的媽媽,這種自來熟讓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他。如果不是事先和媽媽聊過,我都不敢相信他不自信。
媽媽的眼中,琛琛是一個非常不自信的孩子,做事情畏首畏尾,猶豫再三,遇到新東西不敢嘗試,很多時候比小姑娘還小姑娘。
為了更客觀地了解他,我給他布置了一個小任務:從一沓圖畫本中找出貼著你照片的本子,并根據(jù)白板上的任何一個元素創(chuàng)作出自己喜歡的物品。
琛琛在尋找圖畫本這一步就開始犯難了,還沒開始翻,他就開始說,“老師,我找不到我的圖畫本……”我鼓勵他仔細找找,本子一定在里面,他回去重新翻了幾下,沒過幾秒就又可憐兮兮地來求助了。我不斷地鼓勵,不斷地給予希望,最后才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本子。
找到本子的他又開始神采奕奕,還哼上了小曲兒,我也滿懷希冀地坐在旁邊看他作畫。他輕輕地翻開第一頁,又認真看了看白板,眼看著筆尖馬上就要動了,結果畫風一轉,他臉又扭了過來:“老師,我不會畫”……
為了幫他畫出第一筆,我先畫了幾個線條進行示范,請他依葫蘆畫瓢,他還是無法下手,我就握著他的手開始畫,請他體會如何畫線條。這下他可以自己動手畫了,但是畫的過程中,還會不停地在確認:“老師,是這樣么?”
是的,他不相信自己。他不相信自己能找到圖畫本,不相信自己能畫好。
此時我在腦海里已經(jīng)重新勾勒了他的形象:外表外向,但內心很不自信,目標感弱,對他人的依賴性強,猶豫不決,對事情的掌控力不太好。
02
從媽媽那里,我也了解到,孩子一直是跟著爺爺奶奶,老人平時對他的要求不高,經(jīng)常帶著他出去玩兒,就希望他每天開開心心的,一旦遇到什么困難,爺爺奶奶會沖上去第一個幫他解決,需要孩子做選擇的事情,爺爺奶奶一般都給包辦了。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他看上去陽光積極,但做起事情來畏首畏尾了。在他擅長的領域(與人交往),他是隨心所欲地發(fā)揮天性,但在嘗試新事物時(找沒見過的本子,創(chuàng)作新作品),他會習慣性地依賴別人,畢竟在平時的生活中,他的探索機會都被爺爺奶奶剝奪了,他變成了一只需張開嘴巴就會有人來喂食的金絲雀。
其實自信無非就是相信自己能做好某事,如果他足夠自信,他會相信自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相信自己能處理好出現(xiàn)的問題。但如果從來都沒有獨立地面對過生活,他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對未知的恐懼當然會讓人心虛,不自信也就隨之產(chǎn)生了。
因此,要從小事開始,請他獨立地面生活。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鍛煉他自己做選擇而不依賴別人,但要注意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要二選一,而不是多選一(對孩子而言,太多的選擇會給他增添猶豫的機會)。
當琛琛可以自由地在紙上畫線條后,我請他做了很多個選擇。比如:
在他面前擺了兩支筆,請他選一支;
指定了屋子里的兩處地方,請她隨便選一處坐下來;
播放了兩首輕音樂,請他選一首作為創(chuàng)作時的背景音樂
……
剛開始選擇時,他還有一些猶豫,但隨著練習次數(shù)的增多,他做選擇的速度越來越快,也越來越相信自己的決定。
03
在他創(chuàng)作完成后,我請他夸夸自己的畫,他只是拿著畫摸著腦袋,說自己也不知道。于是我告訴他,如果他能說出自己的畫哪兒好,我就把作品展示給其他家長和小朋友看,讓很多人都來欣賞這幅作品,讓很多人都夸他。這下他大聲地說了:“我畫了一只像豬一樣的貓,你們都沒見過這樣的貓;它的耳朵特別大,能聽見很多人們聽不到的小秘密;它的顏色特別多,很漂亮!”他話音一落,我立刻給他鼓掌,“哇,你真的好厲害!你確實畫了一只很特別的貓,非常有創(chuàng)意,顏色也用得非常棒!不過我覺得你還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你能特別大膽地夸自己,這一點真的超贊,你同意么?”他用力地點點頭,笑得又像剛見面那樣燦爛了。于是我也信守承諾,把這幅作品貼到了展示欄里,還給它裝飾了漂亮的小花。他高興著蹦了起來,告訴我:“以后我還要來,下次要畫一幅更漂亮的!”
這其實是幫他創(chuàng)設了一個成功的體驗,讓他感受到“其實我也可以完成這樣的任務”、“原來這沒有我想象中的難”,再通過別人的肯定,他就更加確定“我能行”,“我很棒”,從內心產(chǎn)生對自我的積極評價,日積月累,內心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大,自信也會越來越多。
你的孩子是不是也和琛琛一樣缺乏自信,不敢在外人面前勇敢地表達自己?
你是不是也鼓勵他很久,卻始終沒有取得很好的成效?其實這并非沒有解決的辦法。
對琛琛有用的方法對您的孩子一樣適用。
只要我們多給孩子一些關心和愛,信任支持并且鼓勵他,再加上恰當?shù)姆椒ǎ湍芙o每一個孩子插上翅膀,讓他在天空自信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