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在“界限”上的好閨蜜
《我的前半生》這部電視劇,播出兩周即將接近尾聲。劇中人物關系白熱化,特別是昨天:唐晶終于發現賀涵與羅子君,再也隱藏不住的戀情,讓好多人為唐晶感到心疼、不值,甚至拍案而起:
羅子君真是不知好歹、良心被狗吃了,竟如此對待自己的好閨蜜。當初自己發生婚變的時候,要不是身邊有唐晶,哪有今天的羅子君?!……
唐晶對子君真的很好!
發生婚變,唐晶來家里安慰;
爭撫養權,唐晶幫忙找律師;
重新工作,唐晶幫忙一起找;
工作辛苦,唐晶抽空來安慰;
重新出發,唐晶陪伴找原因;
故事前半段,說實話看得真是讓人感動:能夠在人生低谷期,擁有如此好閨蜜,真是太幸運了!
然而,又是否看到這些情景?
羅子君離婚期間心情不好,把自己獨自關在家里,唐晶讓賀涵拎著吃的東西去家里看她;
羅子君上班路上鞋被擠掉了,唐晶想也不想就讓她打電話給賀涵,看看能不能順路送她;
羅子君爭撫養權期間,為了讓平兒不去爺爺奶奶家,唐晶自說自話決定,當天和律師的開庭前會議直接去賀涵家;
因為搬了新家,平兒住不習慣,唐晶安排賀涵晚上下班后,去子君家給平兒買些玩具;
或許唐晶確實是處于好心,出于對閨蜜的體貼與照顧,但她“慫恿”“默許”的這些行為,對于羅子君與賀涵而言,都有突破正常朋友界限的傾向!
最后唐晶獨自離開去了香港,把子君毫無顧忌地“托付”給賀涵照顧,更是“大方”得不可思議!
起初賀涵和羅子君是兩個世界的人,如果不是因為唐晶,賀涵這輩子也不愿意搭理羅子君這種不可理喻的“井底之蛙”。
然而,故事在發展,人物也在成長。
當賀涵一次次解救羅子君于水火之中,當羅子君通過自己的努力、那股不服輸的韌勁兒,逐漸從一個:老公孩子斗小三兒,早中晚飯魚尾紋的“井底之蛙”成長為一顆職場的新起之秀的時候,男女間那種相互傾慕的情感,油然而生。
兩個人情感的誕生,是不由自主的。
縱然有再多的“不應該”也都是抵擋不住的!
過分的“信任”不是信任,而是坑害人的毒藥。
再好的閨蜜,和自己男朋友之間,也是需要有界限的!
同樣,這部劇在其他方面,同樣暴露著各種“界限不清”的問題,而這恰恰就是關系糾纏不清,問題延綿不斷的關鍵所在:
二、夫妻界限不清,毀了婚姻也毀了你
陳俊生跟新婚的羅子君說:別工作了,我養你。一句話便讓羅子君回家做了全職主婦。
即便是離婚后,陳俊生還試圖“安排”羅子君的工作與生活方式:找一個不累、穩定、離家近的工作,安心把兒子撫養長大。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包括伴侶在內的任何人,都沒有權利來決定和左右自己,對于人生的選擇與自由。
婚姻中的兩個人,相互干涉的開始,也是婚姻情感逐漸走向衰敗消亡的開始。
三、父母子女界限不清,分分鐘“躺槍”一片
陳俊生的父親,就是一個典型的父權思想濃郁的父親。
他要求陳俊生不許離婚,不僅認為自己對兒子的人生具有干預權,還認為對于哪怕是離了婚的前兒媳羅子君,也有干預權。他們通過指責等帶有強烈不滿的情緒表達,試圖控制羅子君對孫子的撫養和管教方式。
羅子君的母親認為自己和女兒是一體的。
所以女兒的事就是她的事,女兒的婚姻問題就是她的問題,甚至于女兒的婚姻對象陳俊生,也在她“管理的邊界”之內。所以,女婿婚外情要離婚,她是不允許的。
她大鬧女婿公司,掌摑女婿的婚外情對象。她做得理直氣壯,覺得自己為了女兒,理所應當。當然這還同時牽扯到另一個關于公私界限的問題。將家事弄成公事,在中國也很普遍。
父母干涉兒女的婚姻家庭生活,因為愛,所以焦慮;因為焦慮,就任由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干涉孩子們的生活,卻不知恰恰是這種不理智的愛,讓事情越弄越糟糕。
四、界限分明的“男神”最終也失足于“界限”
有留學背景的賀涵,一直提倡“工作歸工作,感情歸感情”他的公私界限一向處理得很好,這在中國實不多見。
他對陳俊生直言:公司里,你是項目經理,她(凌玲)是信息員,你們必須嚴格遵守這一種關系。出了公司門,你們是摟是抱,甚至合二為一,我都不管。
他對陳俊生和凌玲的業務態度與能力,也能客觀公正地評價,不受女朋友唐晶的私憤干擾。他甚至給陳俊生機會,有意提攜,皆因他能力最為突出。
“界限分明”也是賀涵一直以來,能夠淡定處事,有條不紊的關鍵所在。
然而后來,當他情不自禁地對羅子君投入感情,在公司業務危亡之際,任性翹班,以至于對公司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在自己的仕途上落下敗筆,歸根到底,也是“公私界限”上出現了問題。
界限問題,是所有問題的根源,《我的前半生》為我們呈現了豐富的生態與層次,發人深省!
個人界限,其實是我們生而為人一個十分重要的核心命題。
每個人生來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應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并且,只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培養個人的清晰邊界感,是實現獨立的第一步。你依賴不了別人,也不該把個體的決策權出讓,這才有對自己的真正尊重,才算是真正獨立承擔起自己的人生。
只有你尊重、珍惜自我的個人邊界,也才能真正尊重他人的邊界與私權,不去侵犯他人私域。不論是父母子女、夫妻戀人,還是親朋好友。
這才是更適應現代社會的價值觀。